“对佛教事业有益的事,我都努力去做”
人物在线 哈木尔活佛 “对佛教事业有益的事,我都努力去做”张世辉80年前,拉萨的哲蚌寺内,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庙的第六世喇嘛仁波切·图布丹吉格木德·普日列加乐森向九世班禅大师请示:“我们如何寻找哈木尔第三世转世活佛的灵童?”九世班禅大师指示他:“罕庙以东15公里处,有一蒙古包,门前有一只红色的牧羊犬,吐舌而卧,此户有一男孩,便是你们所要找的转世灵童。”80年过去了,当年的男孩在哪?他在做什么?哈木尔活佛(右)主持法会王辉摄 年逾花甲远赴青藏请三宝在河北承德普宁寺举行的法会上,记者数次见到一位老者:酱红色的袈裟、干瘦的脸颊,两眼充满慈悲。人们告诉记者,眼前这位老者,就是当年的转世灵童——第四世哈木尔活佛(法名道德毕敦日布,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人)。当年的孩童,现已成为87岁高龄的老者,普宁寺的住持活佛。他是普宁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以来的第一位住持活佛。20年来,他兢兢业业,率领广大僧俗信众,使这座曾经几近荒废的皇家寺庙又恢复为庄严的佛教道场,普宁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纪念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而修造。清朝时期,曾多次接待蒙古地区喇嘛教的最高领袖,蒙古诸部的王公也定期到普宁寺朝拜。普宁寺成为内地与蒙古人民联系的纽带。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北洋军阀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普宁寺盗走大批文物和佛像,寺庙遭到极大的毁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保护普宁寺,1961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忆及初来普宁寺的情景,哈木尔活佛显得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那是1986年,普宁寺刚刚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除了皇家寺庙的规模依旧外,整个寺庙十分破旧。寺庙西侧的院子里,还住着很多居民。然而,最令他忧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寺庙三宝不全。“当时最缺的就是法宝,没有完整的藏经及法器。”哈木尔活佛说,在他看来,一个寺庙缺少了这些,就不是一座完整的寺庙。 于是,他决心亲自前往青海和西藏自治区迎请经书和法器。当时哈木尔活佛已年逾花甲,但他仍坚持自己亲自去迎请。从承德到青海、西藏,几千里路程,他带着弟子坐火车、转汽车,一路跋涉,终于从青海塔尔寺和西藏的寺庙请回了完整的大藏经和法器,当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者,而西藏,则因其海拔的高度,甚至令很多身强体壮的人都担心身体吃不消。 记者问他为何一定要亲自前往迎请,哈木尔活佛平淡地说:“这是应该做的,对佛教事业有益的事,我都努力去做。”记者问及一路上的辛苦程度,他很认真地说,“没什么,不辛苦”。 筹资修复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是普宁寺的标志性文物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哈木尔活佛入主普宁寺后,想方设法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把普宁寺保护好。他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信众呼吁,倡导修复破旧的庙宇,保护留存的文物,并对普宁寺的文物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时发现,大佛千手千眼观音由于年久受潮,下半身木头虫蛀,腐朽严重,已经倾斜。哈木尔活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那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旦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 哈木尔活佛和普宁寺管理处奔走呼吁,想方设法筹资维修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哈木尔活佛带头捐款1万元。在政府的支持和各方努力下,大佛得到了维修,虫蛀、腐朽、倾斜的大佛又重新站直了。 面对20年来的成果,哈木尔活佛没有丝毫的骄矜,他告诉记者,他还有心愿未了,“我要在有生之年,多为佛教事业做点贡献”。
- 上一篇:桴亭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桴亭学派的理论
- 下一篇:佛教民族化的重要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