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举行法会追思明学长老
12月7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明学长老示寂追思回向法会”。
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演觉、宗性副会长,刘威秘书长,宏度、刘宇、张军、全柏音副秘书长及中国佛教协会各部室、各单位、各直属寺院负责人,以及首都佛教四众弟子共200余人参加法会,表达对长老深切的怀念。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共同拈香主法,与会大众诵读《佛说阿弥陀经》,祈愿明学长老莲登九品、花开见佛,不舍娑婆、乘愿再来。
明学长老,1923年生于浙江湖州,2016年12月2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初四)示寂,世寿94岁,戒腊69夏。长老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院长、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院长、北京法源寺方丈、苏州灵岩山寺方丈。
净土一脉灵岩家风
——忆明学长老
□温金玉
明学长老一生爱国爱教,持戒念佛,信仰坚定。多年来,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弘法利生,服务社会。
明学长老的一生,与灵岩山有着无法隔绝的甚深因缘。早在1947年,长老就到灵岩山寺修持净土念佛法门。1980年起,任灵岩山寺住持,奉献于常住,奉献于信众,直至圆寂。
灵岩山寺曾是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驻锡地,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此寺辟为十方净土道场。印光法师曾为山门撰书对联来宣扬该寺宗风: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
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
印光法师要求僧人“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并针对当时寺院存在的“三滥”(剃度滥、传戒滥、住持滥),以及一些僧众热衷于经忏、不注重修学的弊病,制订了5条规约:
“1、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位,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2、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3、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4、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5、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以上5条,如有违者,立即出院。有此规约,净土宗风大盛,灵岩山寺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净土道场,由此成就了“灵岩道风”的美誉。
明学长老自住持灵岩山寺以来,恪守印祖遗训,不做经忏、不收徒、不传戒、坚持十方丛林制度。长老说:“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是印光法师开辟的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印公在当时立订5条寺规已有80年了,至今全寺上下仍悉以印公所订5条寺规而恪守遵行。”在全寺僧众会上,明学长老也常提到:“祖师定下来的规约,在我明学手里一点也不能改,否则我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前来参学的同修。”长期以来,灵岩山寺的道风,严格承继了印祖的遗风。长老明确表示,净土道场,依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可以说笃修一行,圆成万德。这就是灵岩家风。
灵岩山寺在唐宋年间原本就是律宗道场,戒月常明,律风清凉。而明学长老早年受戒就在“律宗第一山”的宝华山隆昌寺,后又在近代与弘一法师齐名的一代律宗大德慈舟律师门下学习戒律,这让长老深切领会着佛陀涅槃时留与弟子“以戒为师”的遗教,更能体验戒律的持守愈增深信、愈坚弘愿的力量。即使是“文革”十年艰难的岁月,长老依然初心不改,一直坚持修持,离寺不离山,心系寺院。1979年,长老回山主持恢复工作,重穿僧衣,恳切地向赵朴老提出:“您让我换僧服,我穿上就不会再脱下来!”当时,为重振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的雄风,明学长老继承印祖遗规并加以发展,于1981年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使僧众有规可依、有法可学。长老特别强调:“出家众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发道心、正道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才是当务之急。”
明学长老几十年如一日遵行戒律、恪守清规,发扬“六和”精神,建立清净僧团。灵岩山寺不允许剃度沙弥,长老作为方丈,同样也不收出家弟子。所有常住僧人全部来自于十方,保持了十方丛林的本色,避免了僧人在丛林里拉帮结派。对于名闻利养,长老更是清净无染。长老生前常言:“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一个人往往会因争名逐利而荒废道业,甚至走上邪路。”对于信众施与的供养,长老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库房。后来年事渐高,许多人劝长老到小斋堂吃饭,不必随众,他却坚持在大斋堂与寺众一同过堂。
明学长老说:“出家人不能贪图享受,否则就会妨碍修道。”坐享檀施岂易,忖己德行何如?长老常警策众人说:“对当今出家人个人而言,要切记,钞票不可没有,但要适可而止。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是用以安心养道的。”坚持少欲知足,长老自勉也共勉。直至圆寂前,长老的住处依然是前任妙真老和尚所居房屋,空间狭小,陈设简陋,令人一睹即生不忍。长老虽薄以待己,却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均用于印佛书流通。
同样,对于赈灾济贫的慈善,明学长老也是全心全意,不遗余力。长老说,“慈善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的,行慈善并非看你一次捐出多少,而是量力而行。”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更要解心苦,重在慈悲心的传播与启发。长老常说:“做个和尚不容易。一个真正的和尚,一定要有道心,相信因果,遵守戒律,老实念佛。”
印光大师曾言:“灵岩,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得最胜之地,方可宏最胜之道。建非常之事,必须待非常之人。虽否极泰来,属于天运。而革故鼎新,实赖人为。”明学长老就是这样一位“非常之人”,他的一生与这座承载着太多记忆的山寺已无法分开。1980年元旦,灵岩山寺就已恢复开放,既是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形象表达,又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长老了知此中深义,深知肩头重担,荷担如来家业,勤勉精进,临深履薄,不负众望,终使灵岩山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受到海内外信众的赞叹,吸引了无数善信前来参学,其摄受力令教界瞩目。
- 上一篇:天津大悲禅院: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见证中印友好
- 下一篇:大昭寺维修新发现16件掩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