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缦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越缦学派的理念
越缦学派
〖越缦学派〗创始人李慈铭(1830—1894)。慈铭,初名模,字式侯,后更名慈铭,字气伯,号莼客,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其室名越漫堂,故名此派为越缦学派。慈铭少时。曾从宗稷辰游,入四贤讲堂学习。后主讲南北诸书院,弟子著籍者甚众,其较著者有陶方琦、陶□宣、王继香等。其交游者有张之洞、王先谦、周寿昌、黄以周、谭献、朱一新等。此派治学。长于三礼。尤精小学,博极群书,于史学也致力颇深,又勤于考订,.虽治汉学,而仍服赌宋儒。李慈铭天赋极强。少年能诗,其诗文以内容广博文词缔丽吸称于世,故其学术“生前为词章之名所掩,殴后遗书渐出,学者服其翔实,寓然称之”。他著述甚多,但在很长时间内,只有《白华缘跳阁诗初集》等少数几种刊印,其著后陆续由北平国立图书馆汇集出版,有《越缦堂读吏札记》三十卷、《越缦堂文集》十二卷。其最为著名之作为《越缦堂日记》,该书除记载李氏本人的经厉和政治事件外。
还包括他对古籍的诠释,对历代变,料的鉴定和考证,对著名人物的评价,阅读笔记,以及许多短文和诗作。慈铭为人,科尚名节,有务矫流俗、裁制人伦、整齐物类之志,“其复陈昼卿书云:‘有《正名》二十篇,颇自负为内圣外王之学,足以继《明夷待访录》、《曰知录》而起,须族身后始出。’”(徐世昌《清儒学案》)。其说经,“确守乾嘉诸老家法”。他治汉学,但并不鄙弃宋儒,在肯定宋儒的同时,又比较客观地指出其弱点:并且对专宗汉儒者提出批评。他指出:“尝读《诗》之《欧本义》、《朱集传》,《书》之《苏传》、《蔡传》,其议论亦间有较胜汉儒者,而国朝惠氏栋之《易》,王氏鸣盛、孙氏星衍、江氏声之《书》,专述郑义,字字抉剔,亦不免自相违反。盖康成总集诸义,’博观会通,干虑一失,岂能毕照?书注既亡,出于掇拾,更不能无所露乱。使郑君生于今世,必不竟弃宋儒如王氏、江氏之转也。至程子之《易》、朱子之《易》—与《礼》,抱与汉儒相辅不背。唯宋儒之患,在不善学者,尽弃训诂名物,以孟浪行之,而谓《易》可无象,《诗》、《书》可无序。则一切古书惧可不读矣。”(同上)他对宋儒的“道学”之名曾提出异议:“自《汉书》传《儒林》,历史因之,至宋而有道学之别。呜呼!谁为此名?可渭不学者矣。道者,六经是也,儒者之所习。无二学也。维伊洛立教,渐为空虚,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思意命脉真传,自是始出,汉唐千载未涉其境。更取异名别于儒林,以文其不学之迹,言语曰繁,性道日歧,沿及明代,五百余年,遂无言知学问者。顾其人类能猖介自守若真德秀、魏了翁、杨万里、陈傅良;叶适、袁□之徒,亦皆有功业卓卓可称者,固不可谓性理之学无稗实事矣。”(《<宋史·儒学传>序》)对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及南宋以后之理学,他曾评价道:“南雷于此书用力甚勤,诚有明一代道学之囊括。
[page]然其意专主阳明之学,故虽先时之薛河东、吴崇仁,同时之罗太和,群推为程朱□嗣者,亦致不满之辞。然阳明功业文章、自足照耀千古,其于理学,别提良知二字。独辟宗门虽事由心悟,非取新异,且以救正未流,亦非无功,要成其为一家之言,则可标以为千圣之的,则不可。盖自南宋以后,儒者皆不意实学而震空言遂各标一说。以思自异于是。性情之字,出主人奴;理乱之篇,殚麻罄竹。心意忽先而忽后,知能或合而或离。究其指归,要无真得。其实由凡人圣,合智与愚,则《论语》之居敬、《大学》之慎独、《孟子》之养气,三言已尽,人人可为,何必衍支蔓之浮辞,师掸宗之语录,徒形扦格,适堕机锋,而积习相沿,贤者莫免。”(《越缦堂日记》)慈铭弟子陶方踌“博综群籍”,治《易》、《诗》、《尔雅》、《大戴礼记》等,又治《淮南于》以推究经训。陶□宣曾主讲广雅书院。又经营东湖书院二十年。后改通艺中学堂,再改为法政学堂。他致力兴学,曾以留字之资充校费,“实开越中新学之先”。王继香先从宗授辰学于四贤讲堂,嗣游慈铭之门。他长于考据,尤精金石之学。著作甚富,但惧未刊行。此派代表著作除上述者外。还有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汉孽室文钞》。陶□宣《穆山文存》、《修初堂集》、《穆山论书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