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西庄学派的起源是什么?西庄学派的发展

西庄学派

〖西庄学派〗创始人王鸣盛(1722—1797)。鸣盛,字凤□,一字礼堂,号西庄,晚更号西□,清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此学派因其号而名。鸣盛初从沈德潜受诗法,复与惠栋游,故其学主要出于惠氏。鸣盛家学有其弟鸣韶、其子嗣获承传。鸣盛弟子有金曰追、费玑等。其交游者有惠栋、沈彤、秦蕙田、王昶、钱大昕、曹仁虎、吴□云等。此派为学,兼治经史,注重师法,以汉儒为宗。王鸣盛尝言,“汉人说经,必守家法”,“师法自唐贞观撰诸经义疏而家法亡,宋元丰以新经义取士,而汉学殆绝。今士皆崇注疏,然注疏唯《诗》、三礼及《公羊传》犹是汉人家法。他经注出于魏晋人,未为醇备”。乃撰《尚书后案》,专宗郑康成。他认为,东晋《古文尚书》固伪,而马融郑玄所注,实孔壁之古文;东晋所献《太誓》固伪,而唐儒所斥为伪《太誓》者实非伪。孔传虽伪,其训诂犹有传授,非尽虚造。他经营二十余年,自谓“存古之功与惠氏《周易述》相埒”。

又撰《周礼军赋说》,考周王畿、乡、遂之分,沟洫井田之制,卒伍徒役之法,次及邦国并春秋时鲁、齐、晋诸国不悉遵周制,援引汉以来至近儒之说,考订详确,而一衷于郑玄。与郑氏有异同者,必辨而正之。又以汉学的考证方法,撰《十七史商榷》,主于校勘本文,补正伪脱,审事迹之虚实,辨纪传之异同,对于舆地、职官、典章、名物颇多考证。又撰《蛾术编》,考证中国古代制度、器物、文字、人物、碑刻、地理等,援引尤为博赡。王呜韶、王嗣获承其家学,皆以治经为主,长于考证。鸣韶著有《春秋三传考》、《十三经异议考》,嗣获著有《读经随笔》,王鸣盛曾采其说入《十七呼商榷》。金曰追为鸣盛高第,撰《仪礼注疏正伪》十七卷,考订详备。费玑熟谙五经三礼,兼治汉易,但著述多未就。徐世昌《清儒学案》评王鸣盛曰:“平生奉郑康成为宗旨,治《尚书》尤专家。汉儒家法,于兹复见。考史以事实、制度、名物、地理、官制为重,而于治乱所关、贤奸之辨及学术递变,多心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