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现存最早佛教遗迹 云水洞摩崖造像
上方山云水洞(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佛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雷音洞顶礼,写诗作记庆此胜缘。上方山的佛教活动始于何时?碑碣、史籍记载不一。有说始于陈,有说始于唐。笔者与丁明夷、张总先生于1991年4月3日在上方山的云水洞内发现辽代干统六年(1106)造像题刻,证明云水洞内的摩崖高浮雕接引佛(阿弥陀佛)像为辽代所造。这是上方山现存最早的佛教遗迹。这尊辽代佛像位于云水洞口内约30米,凿刻于东壁,高约2.5米,双膝间宽约1.5米通体保存完好,双腿结跏趺坐,右手轻握拳举于胸前,结施无畏印,左手平放于双足之上,面相丰圆,有唐代造像流韵。可能是受到洞身狭窄的限制,此像略显扁平,比例稍欠匀称。此摩崖佛像左侧中下方镌刻造像题记,文曰:僧善伏 做佛石匠吴世和誓造佛 同见人僧法空距离此题记左侧下方约二米处,另有一条题记,文曰:安次县何永寿赵祈二人干统六年三月五日从其位置判断,这条题记应是在善伏、吴世和造像完成之后,何永寿、赵祈二人随喜祈福而刻下的。据此确定,云水洞内由善伏、吴世和雕造的摩崖佛像,完成于干统六年三月五日之前。此外,这尊佛像的左、右两侧还有元朝至元年间、明朝弘治年间、民国时期以及年代未明的题记多种。查《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大方等陀罗尼经》题记中有如下文字:“……干统七年八月日造……故通理大师门资勘造经主讲律比丘善伏”。题记中也有善伏的题名和祈愿文字。据此可知,云水洞造像功德主善伏,其师是辽代著名律宗大师、在大安年间大规模复兴《房山石经》勘造事业,为佛教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通理大师。善伏本人也精通戒律,称“讲律比丘”,干统年间他继承通理大师遗志,正在云居寺作为“勘造经主”主持校勘和刻造石经的事业。雕刻云水洞佛像的石匠吴世和,在《房山石经题记汇编》也有题名,《房山石经》中的《王法正理论》和《广百论释》,就是经他之手刻成的。这位民间艺术家,不仅善刻字,而且能造像,云水洞中留下他的名字,这位在当时看来还是下层艺术家的劳绩得以彰显至今,使我们真切地了解到辽代北京地区石雕艺术的发展水平。“同见人僧法空”,待考。同见人即是证人。在历代佛像的造像题记中,列有同见人的极少。善伏不仅在题记中特别表明“誓造佛”的严肃态度,而且请另一位僧人法空在场做见证,由此可见他是如何郑重地对待这尊佛像。辽代佛教极盛,刻经、建寺、造塔之风炽烈,工艺水平极高,遗存至今的辽代文物多为国宝。北京地区是辽代的经济文化中心,但迄今未见辽代摩崖造像。因此云水洞接引佛像的发现,填补了北京文化史的这一空白。尤其珍贵的是,云水洞摩崖佛像将云居寺、房山石经与上方山联接起来,为房山石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
- 上一篇:大足石刻
- 下一篇:承德访古——须弥福寿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