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柏林寺

 [历史沿革]

柏林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城东南,距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约三公里。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禅宗古刹。柏林寺几度沧桑,香火绵延。据史料记载,著名译经大师玄奘赴印度取经之前,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曾驻锡观音院,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宝论》。晚唐时期(885年),禅宗高僧真际从谂禅师以八十高龄来此弘法,时人尊为“赵州古佛”,在寺院说法40年,120岁圆寂。禅师以“无”字公案接引四方禅众,形成独具风格的赵州禅,后人视之为“无门关”。“平常心是道”“狗子无佛性”、“吃茶去”等公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柏林寺内曾建有真际禅师宝殿,殿内有以奔流江水为题材的著名殿画。河北人曾以“赵州柏林寺的水、曲阳北狱庙的鬼”合称为河北壁画艺术“双绝”,相传此两处壁画皆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80年代末期,柏林寺仅存砖塔和数十株古柏。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难使人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1988年,近代禅宗泰斗虚云禅师的得法门人净慧老和尚参拜祖庭时,看到“一塔孤高老赵州”、“断碑残碣埋荒草”的悲凉场景,遂发心重振祖庭。该年5月,经河北省佛教协会倡导,在净慧法师主持下,开始重建柏林寺。首先重修大雄宝殿,继之修葺从谂禅师塔,并重修山门殿、天王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僧房等,高大雄伟,蔚为壮观,堪称河北首刹。柏林禅寺普光明殿於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竣工,8月28曰举行落成开光典礼,工期仅用八个月时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普光明殿题写了匾额与楹联。普光明殿占地38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黄琉璃瓦,风格典雅,庄严古朴,佛殿正中安奉汉白玉释迦牟尼弗坐像。该坐像高三米,重十吨,右手施“无畏印”,表示赐予众生安乐:左手作“与愿印”,表示成就众生善愿。此像是美国纽约正觉寺住持佛性法师施资供奉。

[寺院胜景] 

柏林寺搭全称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建於元天历三年(1330年),为纪谂唐代高僧从谂禅师所建,因从谂禅师谥封“真际禅师”,故该塔被称为“真际禅师塔”。塔高40米,分七级,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层四面雕有格子门窗,下有方形塔基。塔基上为束腰式须弥座,座上有两层砖刻图案,上层为伎乐、金刚、力士,下层是龙、象、鹿、牡丹等图案,刻工精细,形象生动。此塔的特点是斗拱雄大,出檐深远,雕刻丰富,为元塔中精品。据传,日本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曾两次来华参学,在柏林寺内植茶学经,後将茶种传播到日本。1980年以来日中友好临济黄蘖协会访华团多次组织日本僧众前来拜谒柏林寺。

[当今住持] 

明海法师

明海大和尚,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00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来源:佛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