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邺城出土佛像疑是灭佛运动所埋

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京发布最新考古成果,河北邺城发现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遗址,出土造像近3000件(块)。专家称,此次出土造像数量之众、级别之高乃新中国成立以来佛教考古之最。“这是中国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古代中国艺术史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高度评价了此次发掘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一直致力于邺城外郭城的寻找和研究工作,不断发现一些重要遗址,如赵彭城北朝佛寺塔基遗迹、佛寺遗址等。2012年1月上旬,在漳河南堤北侧的河滩内,常有汉白玉碎块出现,邺城考古队的专家意识到这个信息不寻常,遂决定考古勘探,并最终确定发掘地点位于东魏、北齐都城邺城遗址的东城墙东侧约3公里处,即之前推测的邺城外郭城内。

埋藏坑遗址掩埋在5米深的流沙之下,坑口呈不规则的方形,长3.3米,深1.5米,内藏佛教造像2895件(块),造像碎片装有78个自封袋,共计数千件。谈到当时出土的情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难掩喜悦之情:“之前都只是出土一两件东西,这么集中的还没见过,太震惊了。”由于埋藏坑位于邯郸市临漳县邺城遗址外郭城东部,与当时的都城邺城关系紧密,地理位置特殊,朱岩石推测,周围还将有其他重要遗迹。同时,埋藏坑的出土也为寻找外郭城的东、西城墙提供了线索。

此次发掘出土的佛教造像绝大多数为汉白玉造像,少数为青石造像。据造像特征、题记年代等信息,专家初步认定造像时代主要为东魏、北齐时期,另有个别北魏时期青石造像,亦可见到个别隋唐时期风格的造像。各时期的纪年明确,时代前后衔接,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

出土的佛教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多数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和菩萨像。主要题材有释迦像、弥勒像、释迦多宝像、观音像、双菩萨像等。多数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

据朱岩石介绍,为最大限度保护造像表面的色彩、贴金等装饰不受损失,在出土之初,专家就对造像均进行了三层包装,分别用宣纸、气泡塑料薄膜和塑料薄膜包装来平衡湿度、防磨擦碰撞和密封。现在专家面临的难题是,造像外观都被泥包裹着,如果将泥清理干净,造像的色彩会被损坏;如果不清理,造像则看不清楚。朱岩石说,目前文物保护专家已经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有步骤、稳妥的清理工作将陆续展开。

关于这批造像的年代、埋藏时间和目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说,由于出现了唐代的造像,其埋藏时间可能是在唐代。埋藏的目的或出于灭佛,或出于佛像的痤埋制度,但鉴于此次出土的佛像摆放杂乱无章,没有任何层次,有可能是一次灭佛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有多次灭佛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三武灭佛”,但这批造像是不是在唐武宗灭佛时期埋下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片由邺城考古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