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尼泊尔 孕育佛教文化的圣地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此。

相传在公元前520年左右,释迦牟尼曾率领弟子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传播佛法。公元5世纪梨车毗王朝建立后,尼泊尔一直是佛教徒朝圣的中心。至公元7世纪唐玄奘西行时,亦将尼泊尔国的佛教描述为“弘昌”。

尼泊尔的佛教徒盛行对文殊和观音的崇拜。他们认为文殊是大智的权现,而观音是慈悲的表征。尼泊尔佛教密乘的广泛传播和印度、中国西藏等地僧侣的定居、访问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密乘大师莲花生在入藏前,也在尼泊尔逗留过4年,他向尼泊尔的密乘僧侣学习了密法,并在坎提普尔(今加德满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宣传密法的佛陀纳特寺。

虽然目前尼泊尔的国教是印度教,但政府对佛教采取了保护政策。现今的加德满都谷地大概有佛教寺庙2700余所,建筑设计和装饰工艺都颇具特色,为全世界从事美术的研究者所推崇。

蓝毗尼:世界佛教徒的朝圣地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西南部特莱平原与印度的交界处,距首都加德满都将近300公里。蓝毗尼在梵文中是“可爱”的意思,由于这里原为天臂国善觉王后蓝毗尼的花园而得名。

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拜谒的圣地。

昔日的蓝毗尼是一个冷清荒芜的地方。19世纪英国人考古发掘出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设立的石柱,以此证明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此。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分别于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礼,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均记述了当时的景象。正是根据他们的记载,尼泊尔政府考古局在蓝毗尼发掘出古代释迦时期的废墟,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和神龛、佛院遗址等。人们在发现阿育王石柱后不断发掘修缮,那些沉睡于地下2500多年的讲经坛、娑罗树、水池逐渐出土,各种文物遗迹充分证明,这里就是摩耶夫人临产之地,佛祖释迦牟尼就诞生于此。

197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和尼泊尔政府共同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委员会,1978年建立蓝毗尼发展园区,占地大约770公顷,邀请日本建筑师进行总体规划,将蓝毗尼划分为三个部分:以摩耶夫人祠、阿育王石柱、水池、娑罗树等遗址为主的圣园区;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院区;种植树木为主的绿化区。

以圣园区北侧的长明火为起点,沿小河分为东西两片寺院区,西区为大乘佛教寺庙;东区为小乘佛教寺院,现已有15个国家的佛教团体在寺院区建造了30余座寺院。每一座都独具匠心、美轮美奂,这些寺庙组成了全世界各种佛教流派的大荟萃。因此,这里不单是佛教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各个国家向世界展现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窗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教寺庙博览会。

帕平莲师洞:密乘圣地

帕平(pharping)位于加德满都以南19公里,是尼泊尔有名的密乘圣地,环境分外幽静。据说这里是修行闭关容易获得成就的地方,所以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佛教寺庙和密乘的闭关中心修建在此。

被尊为藏密祖师的莲花生大士当初闭关修行就是在帕平山顶上的洞穴里,莲师洞是其中的一个洞穴。洞穴门的左边石壁上有一个明显清晰的掌印,是莲花生大士出关时手扶石壁留下的。莲师洞面积并不大,人一多就显得拥挤,洞内如今仍供奉有一尊较为古朴的莲师佛像。

莲师洞下面是著名的度母殿,与莲师洞垂直距离约20多米,如果走山路大约五六十米远。度母殿的岩壁上天然浮现出绿度母像(藏传佛教中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据说开始时只是很浅的轮廓,看不出来是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绿度母越发清晰起来,愈来愈立体,有手掌大小,现在以此石为中心建了21个度母的佛龛,旁边还有一尊大象鼻财神。

“猴庙”: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

西方人口中的“猴庙”,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斯瓦扬布纳特佛塔(swayambhunathstupa),也叫四眼天神庙。“猴庙”建在加德满都以西的一座小山顶上,登顶后可俯瞰整个加德满都谷地。

此庙建造于公元前4世纪,距今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相传文殊菩萨在此剃度出家,剃去的三千烦恼丝后来变为树木,头发里的虱子则化作猴子。因此这里的猴子被视为“圣猴”,受到寺庙僧人和居民的保护。

这里是佛教徒的一个重要朝圣地,也是加德满都谷地最古老的遗迹之一。当地人认为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故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其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座尼泊尔最古老的佛塔建筑体现了五大元素:基座代表土,圆顶代表水,尖顶代表火,华盖代表气,极顶代表天。佛眼是尼泊尔的标志,问号形的鼻子是尼泊尔数字中的“一”,象征着和谐一体,额上的竖眼代表佛的无不见知,所以后来在尼泊尔建造的佛塔基本以此为蓝本。

“猴庙”北面是供奉美丽的天花女神的神庙,这位印度教女神掌握着生育大权。所以“猴庙”充分体现了佛教和印度教在尼泊尔的高度和谐与完美融合。

大白塔:世界上最大的佛塔

博德纳大佛塔(bodhan,或译为“博大哈”),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大白塔,高38米,周长100米,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8公里处。此塔始建于公元5世纪,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里面藏有迦叶佛的舍利。

这个塔还有一个尼泊尔的名字,叫做“露珠塔”。据说当年在兴建此塔时,尼泊尔适逢干旱,无法取水,建塔者便采集露珠来和灰泥,故有此称谓。佛塔腹地广阔,建筑宏伟壮观,是藏传佛教徒膜拜的圣地,附近分布着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30多个寺院。

博德纳大佛塔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巨大的白色穹形结构气势不凡,给人以宽大为怀的感觉。塔由四部分构成: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塔基落于地面上,为一巨大的穹隆形屋顶,塔座安放在该屋顶中央上方。塔座为四方形,每一面都绘有一双佛眼,表意佛法无边、无所不见。塔锥共有13层阶梯,据说它代表着通向涅槃的13个阶段,佛塔的顶部覆盖着保护性的华盖。塔基外缘有147个凹进去的壁龛,内悬经轮,经轮内侧刻有108尊打坐的佛像。

在历史长河中,这座佛塔是拉萨和加德满都之间商道的重要补给站,商人们骑着牦牛在进入喜马拉雅山脉之前,会在此祈求神灵保佑他们一路平安。从远处望白塔,塔上经幡随风飘扬,这些都是人们还愿时绑的,藏语称为“隆达”,意为风马旗。

博德纳大佛塔现在已经成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中心,在世界藏传佛教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塔因历史悠久、设计独特,堪称尼泊尔藏传佛教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