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佛教圣地——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北9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96公里,俗称“关中塔庙始祖”,是我国古代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著名皇家寺院。据专家论证,法门寺建于北魏时期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隋末改名为法门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7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代佛教、政治产生深远影响。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将塔建成四级木塔,后改称“护国真身宝塔”。大唐数位天子,上承余绪,踵事增华,不断扩建,使得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大,宝塔越来越宏伟,最后形成了占地百余亩,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庙群。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位住持。 

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四级木塔崩塌。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由士绅杨禹臣倡导在民间集资,历经30年,修成十三级宝塔。该塔呈八棱形,高47米,整个塔体为仿木构式砖塔。1939年,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集资对宝塔进行了加固,并请汉传佛教法师住寺。1949年后,法门寺先后由良卿、常惠、澄观、净一、学诚等法师主持寺务。 

1981年,法门寺明代砖塔坍塌。1987年,在重修宝塔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地宫,并出土了佛指舍利及大批唐代稀世珍宝。一时间,法门寺引起极大轰动,名声再振,很快发展为重要的旅游景区。近年来,寺院先后投资数千万元,重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长廊、千佛阁、卧佛殿、藏经楼、僧人生活区、佛学院等。1994年11月29日至1995年2月21日,佛指舍利赴泰国供奉,取得圆满成功。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佛指舍利赴我国台湾地区供奉,所到之处,盛况空前。如今,法门寺僧众继续发扬“农禅并重”的光荣传统,做到了“以寺养寺”,翻开了法门寺历史的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