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昆明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黑龙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是云南主要道观之一。同时,它还以“四绝”闻名遐迩。所谓“四绝”,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因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潭水终年不竭,故称“黑龙潭”。唐宋以来,昆明的老百姓就经常到黑龙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整个龙泉观初具规模。此后,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对龙泉观进行修葺,规制不断完善。相传林则徐(1785-1850)在这里求过雨,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罢官充军到新疆,后复职任云贵总督,在云南期间,林则徐曾“为民求雨”。民国年间,这里称龙泉公园。

黑龙潭建筑分为上下两个道观。下观“黑龙宫”,相传建于1454年,是一进两院式建筑。外院置有一香炉,其正反两面都刻有八卦图,两个侧面是北斗七星图,这些都是道教用来驱魔避邪的。在里院天井的水池中有一条形态逼真的戏水黑龙雕塑。传说它就是云南掌管着兴云播雨的都龙王。龙神庙中还可以看到盘绕在中柱上的黑、黄二龙,以及正坛上供奉的龙王和雷神母电、雨师风伯等一些掌管雨水的神灵。2003年底,黑龙潭公园恢复刊刻了当年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挂于黑龙宫楹柱上,联语与龙神庙的供奉和氛围颇为贴切,为黑龙潭公园增添了文史内涵:龙友为灵,流播德泽;泉神化气,雨润春山。

清代满族诗人硕庆对联曰:“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短精辟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黑龙宫前面,就是“两树梅花一潭水”中的那一潭水。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它的面积有26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右边是清水潭,有600平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处11米,蓄水量4400立方米。它就是黑龙潭。两池水相连,而水色迥异,泾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这主要是因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涌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浑水潭水浅,加之雨后有泥水顺山坡流入池内,故池水浑浊。站在桥上,可以发现一个奇景:“两池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

离桥不远,是四绝之一的“明墓”。它是南明忠义之士薛尔望及全家的合葬墓。据《明史》记载,顺治辛丑(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兵追击南明永历帝,永历帝从昆明败走缅甸。薛尔望看到南明大势已去,叹息曰:“不能背城战,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蛮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就携妻儿媳孙侍女投潭殉节,后人称之为忠义之士,为其立墓纪念。墓旁原有一纪念亭,名“起云阁”。阁中曾挂清康熙年间云南按察使许宏勋撰写的一副楹联:“寒潭千载洁,玉骨一堆香。”清末,云南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也曾撰联一副,赞扬其品质:“扶一代纲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浑水潭北边山脚下有一石牌坊。坊额正面刻着“龙吟虎啸”四字,背面刻有“水天一色”四字。坊前有两个石狮,坊后有两个石象。佛教里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的说法。所以说,仅从这一石坊和“明墓”,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寺庙建筑都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

石坊后面是上观“龙泉观”。山门为“紫极玄都”牌坊。按道教的说法,“紫极玄都”的意思也就是紫微北极大帝和众神仙居住的地方。走进山门,便见“汉黑水祠”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云贵总督阮元书写的。往后是祖师殿,院中的八卦铜鼎铸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有篆书28宿名,鼎高1.58米,重2.5吨。祖师殿前的石阶中央,镶嵌着一巨大石板,上面雕刻着两条戏耍夜明珠的黑色云龙。据说龙所戏耍的夜明珠是由中国古代的轩辕镜演变而来的,是中华的象征。“龙戏珠”就表示神龙在保卫华夏大地。

唐梅、宋柏、明茶并称为“黑水祠中三异木”,就在祖师殿前。 枝干横曲的唐梅,相传为唐南诏时道安和尚手植,为一卧一立两株。可惜它们都已相继枯死了,现在的这株是原唐梅一株的四分之一的枝干。这株梅树属于红梅,别看它已老态龙钟,每逢春节前夕数它开花最早,粉红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袭人。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云表,枝叶茂密,古根盘结,是观中现存最雄伟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袁嘉谷曾赋《宋柏行》诗云:“风霜饱阅八百载,柏身老矣色不改。问柏何缘老不改,中坚持有性根在。”此诗既赞美宋柏饱经风霜仍生机盎然,又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抒情哲理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涵意。明代种植的茶花树亦在院内。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红似火,艳如桃花,品种名为早桃红。“云南山茶甲天下”,确实,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诗人担当有诗云:“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形象地描绘了山茶冒霜雪而吐艳,寄浓情于清冷,灿如朝霞富有生气,其他树木不能与之相媲美。1961年郭沫若(1892-1978)游黑龙潭时曾题诗咏赞:“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醒唐梅睁眼倦,衬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笔立天为纸,婉转横陈地吐红。黑水祠中三异木,千年万代颂东风。”此诗现镌刻碑上立于观中“明茶”花坛前。

真人殿中陈列着明代以来关于黑龙潭的碑刻二十来方,所以此殿又称“碑亭”或“碑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称凸字碑。碑文为“万物兹生”四个大字,其意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块碑是根据明朝著名道士刘渊然(1351-1432)写下的符箓刻成的。刘渊然,明代道士,江西赣县人,是道教长春派的祖师。他原是全真龙门派的传人,熟悉符箓和炼丹术。曾得朱元璋和朱棣的宠识封赐,统领天下道教。后忤权贵,被谪来滇。到昆明后,居黑龙潭传道,创建长春派。由于道教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所以说刘渊然是全真教和正一教的双修道士。他在昆明期间,对昆明道教发展影响极大。

龙泉观北面山巅有一座塔,令人瞩目。名“定风塔”,高13米七层八角密檐实心,为块石垒砌,始建年代无考,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过。塔身镌刻对联数副,其一云:“太极南旋双镜月,定风北峙一壶天。”龙泉山又名太极山,上联写太极山南面清、浑两潭水宛若两面映月之镜;下联则说此塔似将北来的寒风定住的一把盛天风之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