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的建筑布局 潭柘寺有如何的历史?
雍和宫推荐理由: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府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雍和宫殿、“四学殿”(药师殿、数学殿、密宗殿、讲经殿)及三个文物陈列室构成。前半部疏朗开阔,后半部密集起伏。整个建筑布局完整,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藏、蒙民族特色。各殿内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18米的檀香木大佛。檀木大佛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潭柘寺推荐理由:拥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古寺。
潭柘寺山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
红螺寺推荐理由: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的佛教圣地。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时期。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他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中国人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后赵石虎建武末年(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卒于邺宫寺。据《高僧传》记载,佛图澄在后赵弘法30余年,先后建寺达893所,红螺寺即其中之一。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住持多由皇家指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历史记载,红螺寺曾数次扩建重修,名扬海内外,香火旺盛。
- 上一篇:云南省纳家营的穆斯林过宰牲节
- 下一篇: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藏族传统节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