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青衣、花旦在衣帔上创技生艺的故事
王尔龄
京剧青衣、花旦在衣帔上创技生艺,令人称道。《长板坡》糜夫人投井,赵云急忙去救助,只抓下了帔,相传是王瑶卿先生创设了这一被称作“抓帔”的特技。“帔”不是披风,而是穿在身上的外衣,此前演出该剧,糜夫人带箭上场时外帔是预先除下披在身上的,及至赵云从她身后去抓,自然一抓就是空帔。作为示意,这样处理也无可厚非,但王瑶卿先生以为这不能解释糜夫人何以要先除下此帔而露出帔内的锦衣。于是,他设计由旦角背转身时暗中解开带子,武生(饰赵云)抓帔时快速使帔与正衣在衣层上脱开,抓到了帔而不连同正衣一起拉住,武生趁旦角双臂后垂、身躯略略后仰再前倾时完成这一细节。当然,说起来容易,演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需要练习配合。弄得不好,抓帔如剥衣,甚至把旦角拉回几步的也曾有过。抓了帔,厉慧良还曾在帔上续演,那是把帔往自己背后一掷,又立即转身跪着接住。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来沪演出,就如此展示,我所目见。如今有些武生也继承了。其实,厉慧良到了晚年才改成这种演法,早先他也像别的演员一样,在这里手持所抓之帔翻倒扎虎,无须讳言,技艺更高。《铁弓缘》我在上海的剧场里看过多次,最初看的是关肃霜。上半场的陈秀英是花旦,与匡忠定亲后有试穿新娘大红衣服一场戏,试衣完毕新外衣脱卸之利索有如武生之迅速卸去褶子,颇见功夫。关肃霜的传人也传承了,这当然很好。但当年关肃霜试衣时背对观众有双肩一下一下轮流耸动的动作,窃以为虽可显示人物的喜悦心情,却无美感可言,实在有损艺术。现时演《铁弓缘》者,就我所见,也有照演的情形,似乎美与不美都被传承下来了。后学诸君,敬其人,学其艺,却也不必一概照搬,取精去芜,还有必要吧。一帔一衣之微,在戏曲艺术上自有其创造的空间,需要我们珍视。
- 上一篇:《十一郎》的表演者是谁?《十一郎》的剧目发展
- 下一篇:《渡阴平》【第九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