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看官们普及下中国古建筑--“门槛”是作何用处的
中国建筑中,「门槛」的作用是什么?
注:以下言论只适用于古建中的门槛。(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反梁当作门槛不在此范围内,这种情况暂时也没见过)。
结论是:门槛,跟墙体门窗一样是古建筑中的组成部分,不承载任何力的作用。
先说门槛是怎么来的:在古代,因为对礼仪的要求,内外之分要求严格。房屋加门槛,是属于门口的关栏,可将地气栏截于屋内,不让其逸去。如果门外见到低下去的楼梯,门槛就要加高。否则,地气外逸,从家居风水来说,属于“不聚财”。门槛的设置,其实就是给大门设置了一道看不见的墙,把内外分出来,把一些不好的污秽东西都挡在外面,不让进入家中。如果门前被直路相冲,就需要化解,方法是在门口上做门槛,门槛下面加一套五帝古钱,这样煞气便能化解。(五帝古钱是指在清代流通的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时期的古钱。在民间,传说这五个皇帝时期的铜钱币组合在一起能起到避邪的作用。)门槛有固定的,也有活动的。
北京故宫有些门没有门槛,据说是被爱新觉罗·博仪锯掉了,因为他学自行车,觉得门槛碍事,锯掉比较方便骑自行车。
关于门槛,古人认为只能坐不能踩,如果踩了是非常不吉利的。(其实现在家里的老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以上关于传统礼仪方面,很多人都了解,以下说说关于对门槛与门扇安装的误区。
门槛,一般称为地栿,如果是木质的,称为木地栿;如果是石头的,称为石地栿。地栿不承载任何拉力侧力推力承重力等等作用,它是四面墙体脚下的一块木头或者石头。古建筑中,没有地梁之说,承载“力”的作用并带“梁”字的构件都是抬头看到的。这些梁称为明栿(月梁、乳栿、椽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