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汉唐遗风之于日本古建,中国的东西,我们要学回来!

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想要全方位了解中国古建筑,那就得去日本(这话到底得有多别扭)。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建筑,其用材、造型、式样,跟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其政信仰风俗,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讲日本建筑,还得从头说起。

原始时代,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

原始干栏式屋舍

在以上层斗栱梁架来稳固整个木构的技术产生之前,掘地立柱是稳定建筑物的最好方式,即深挖柱洞,在有坚硬的地基的情况下,埋立粗壮的木柱,然后在柱洞周围施以夯筑,最后再在经过夯固的柱架上铺板建房。

日本青森县青森市高床式掘地立柱建築物遗迹

日本湿热多雨,适合高大林木生长,如桧、杉、榉等,这些树木都是优良的木质建材原料,相比中国,木构建筑的资源更为丰富,不过因为深埋于地下,受潮湿的侵袭,木柱极容易腐朽,日本建筑也就形成了一种“定期更新”的制度,如神社的正殿,一般二十年就要更新重建。

丰受大神宫外币殿

伊势神宫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神圣的神道神社,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海滨密林里,分内外两宫,内宫称“皇大神宫”,祭祀天照大神,外宫建造年代晚于,供奉丰受大神,它专门负责保护天照大神的食物。两宫的样式大致相同,公元七世纪,天武天皇确立了每二十年重建神宫的制度,此类神社建筑的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日本建筑的旧有形式,伊势神宫的内外宫,差不多两千年没有大的变化,有关神社,或出专篇介绍本篇从略。

皇大神宫新建正殿之栋椋柱

日本人认为“物”是无法永久保存的,加之后来传入的佛教“无常”观,所以对于古建筑,往往只求精神的展现,注重建筑的形式,而并不强求原封不动的保存,日本的木构古建筑遗存极多,然而古代木构几乎都经过重修,这也是日本木构建筑的一种特性,是天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结合之产物。

日本是海洋岛国,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法吸收汗气,因此凡屋舍厅堂,都要将门窗大开,使空气流通才能降热,这种气候条件对日本建筑与偶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习见的日本建筑,几乎都是开敞形的。

香川县高松市掬月亭

日式建筑物内部名称示意图

青莲院

日本又因为地理纬度的关系,夏季日照射角高,因此把建筑物的檐口再作加深,就可以遮挡直射的太阳,又因多雨,为保护木质建材不被雨水侵淋损害,就要出檐深远,日本人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建筑就产生了空铺地板,有了深檐,屋内的地板就能延伸到屋外,屋舍周围也就一段檐廊平台,即使是雨日,也大可席坐在平台之上,在室内看来,这个平台有如室外空间,而站在室外庭院里看平台又是建筑的一部分,这是种过渡结构,也是日本建筑的一大特色。

南禅院

到了飞鸟时代,日本建筑受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影响,木柱不再埋入土中,而是采用在夯实的地面上埋放石础,然后再将木柱立于石础上,这也预示了木柱顶部的梁架结构已近成熟,不过高床式建筑在日本并未就此绝迹。

法隆寺建于奈良后期平安初期的存放宝物的纲封藏立柱

早在飞鸟时代之前,中国建筑的布局形制和建造技术已经传入日本,公元六世纪,随着佛教的输入,朝鲜百济工匠依照中国建筑式样,在日本建造了飞鸟寺与四天王寺,现存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奈良法隆寺,也始建于这个时期,此时的建筑样式是为飞鸟样式。

日本飞鸟样式建筑最著名典范法隆寺

日本建筑史上的飞鸟时代,是自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传入到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年)革新为止,大约九十年的时间,此时中国由南北朝进入隋唐时代,大陆的先进文化迅速传入日本。之后的日本木构建筑,不断地吸收学习中国文化,结合日本自身特色,在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风格。

日本古建筑式样分期图

日本古建筑主要有三大样式,即:“和样”“唐样”(禅宗样)“大佛样”(天竺样)以下分别论之,不过在说分类简说之前,先对木构建筑的的基本部件,如屋顶、斗、栱等作一个大致的介绍。

斗栱类型示意图

所谓的斗栱,其实是斗与栱的合称,是竖的柱与横的梁之间承上启下传递重力、分配荷载的重要部件,方形木件是为斗,弓形木件是为栱,斗栱可以反复层叠累加的方式分配受力点,斗与栱之间不用铁钉,而是全为榫卯结构。

斗栱结构示意图

斗栱及出跳示意图

屋顶类型示意图

屋顶各部分结构名称示意图

奈良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从典章制度到文字服饰,开始系统地复制唐朝文化,中国的建筑形制和技术,也大量引入日本。日本皇室贵族热切崇尚佛教,东大寺,西大寺,大安寺,兴福寺等佛寺陆续建立,建筑样式从迅速从飞鸟样式过渡到奈良前期的白凤样式,药师寺东塔是白凤样式的重要遗存。

竣工于730年的药师寺东塔

药师寺东塔斗栱结构示意图

754年,鉴真东渡,在平城京创建唐招提寺,此时的日本建筑以盛唐建筑为样板,现存的唐招提寺金堂和东大寺正仓院等建筑即为天平样式。

唐招提寺金堂

竣工于756年的东大寺正仓院

正仓院存放奈良东大寺财宝的仓库,收藏有服饰、家具、乐器、兵器等九千多件中古以来各种宝物,其为校仓式建筑。 所谓的“校仓”,是指三棱形校仓木,端头相互咬合,在柱上水平交互重叠成建筑墙壁,校仓之校字即木材组合之意,当潮湿季节,校仓木会吸收湿气膨胀,从而阻绝潮湿的空气侵入仓库内部,在干燥时节,木材收缩产生壁缝,空气由此流通,也正因为如此,正仓院中包括多件来自中国、朝鲜、甚至中亚西域各地珍宝才能保存一千多年。

正仓院校仓结构细部

日本建筑由白凤样式发展至天平样式,已趋于完善,这时的佛寺规模宏大,雍容大度,气势磅礡,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古典样式最佳代表,这种明显具有中国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样式,称为“和样”。平安前期的弘仁时代(781—1183年),天台宗与真言宗在日本大为风行,这些密教的本山寺院,如延历寺和金刚峰寺,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都将寺院建于山岳之中,因地形关系,山岳寺院的布局就无法和奈良都市伽蓝一样讲究严整格局,其因地制宜的自由布局成为特点,另外又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其建筑风格也就由奈良时期古朴雄浑豪迈转向了纤细优雅。

竣工于800年奈良县宇陀市室生寺五重塔

室生寺始建于白凤九年(672年),后来荒废,天长元年(824年)由传法大师空海重建,寺内的五重塔建于山坡之上,据传为空海大师一夜之间建成,传说非实,不过室生寺五重塔确实规模较小,才16米高,上层没有收分,也就是五层次第差不多一样大小,斗栱等建筑部件也是自下而上同一尺寸,整座建筑小巧柔和,是大陆建筑文化与日本传统融合建筑遗物。

高野山金刚峰寺1175年所建之大会堂

894年,日本因晚唐世乱而停止派遣遣唐使,中日交流趋于停顿,此后的三百年,是为日本的藤原时代(886—1183年),这个时期,是日本建筑的国风时代,此时宗教信仰盛行净土信仰,佛教寺院成为极乐净土在人间的再现,这时期的建筑显现出一派优美华丽的贵族风格。

平等院凤凰堂

平等院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原本是藤原道长的别墅,永承7年(1052年)被其子改修为寺院,天喜元年(1053年)修建安置阿弥陀如来的阿弥陀堂,即现在的凤凰堂。凤凰堂是以中堂为中心,左右有翼廊,背面有尾廊,中堂的屋顶的两端装饰着凤凰,堂前为水池,是西方极乐世界建筑的人间再现。

甘肃敦煌莫高窟初唐321窟壁画之净土殿宇

平等院凤凰堂,堂前池水即净土世界之八功德水

凤凰堂

屋脊之铜凤凰

奈良时期之后持续四百年的平安时期,年代相当于中国中唐至南宋,经过长年的消化吸收,日本建筑开始由唐风向和风的演变,也就是唐式建筑的日本化。

赵宋立国之后,中华文化继唐代之后再次达到高峰,中日两国交流也回复兴盛,其中往来最为频繁的是大量求传佛法僧人。

禅宗在唐朝时从汉传佛教的诸多门派中脱颖而出,到了五代两宋,禅宗几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大量入宋的日本僧人,巡礼游历之地大多限于江浙一带,其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同时,也把江南的伽蓝建筑的式样形制带入了日本,同时,禅宗提倡寂静冥想、修心顿悟,日本这个时期的庭院建筑,极力追求隽永精致以符合禅意,日本建筑也因此增添了新元素新动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建筑样式称为“禅宗样”。

唐朝以后,日本人把来自中国的人与物都冠以“唐”字,如中国人叫唐人,来自中国的船叫唐船,为了区别较早的“和样”,新传入的建筑样式“禅宗样”,也就称为“唐样”,这种式样的特征是梁柱斗拱等建筑构件由硕大转为纤细。而建筑各部分之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镰仓建长寺、圆觉寺是其代表。

神奈川镰仓室町时代之圆觉寺舎利殿

圆觉寺舍利殿立面与断面建筑示意图

圆觉寺舎利殿内部木构梁架

“和样”与“唐样”都是指中国式样,只是时代不同,简单地顾名思义,认为“和样”是日本固有建筑之形式,而“唐样”才是中国式样的认识,是完全不对的。日本中世纪与“禅宗样”同样著名的建筑式样另有“天竺样”,同样取法于中国,南宋时从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传入日本,“天竺样”用以重建1180年烧毁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殿,故而又把“天竺样”称作“大佛样”。

建于1199年之奈良东大寺南大门

东大寺南大门左半立面及剖面建筑示意图

“大佛样”建筑多使用多层的插栱,最著名的代表为东大寺南大门,其内顶无天棚,粗圆柱直通上下,板条以柱为中心十字交叉组成梁枋,檐六出挑插栱,建筑整体体积雄浑庞大,刚直挺拔。

大佛样之南大门细部

这里同样不能混淆,千万不能认为“天竺样”是天竺印度建筑式样的简称。

兵库县姬路市姬路城天守阁

中世纪之后,日本进入桃山时代,这时的日本建筑越来越呈现自身特色,也日趋成熟发达,城市文化日益兴盛,各种新式建筑相继出现,如茶室,城堡等,限于篇幅,本篇于此暂且省略。

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一

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二

以柱子的式样形制为例,日本各时期建筑中柱子之形制示意图三

因为佛教建筑从奈良时代开始成为日本建筑的主流,而留存至今成为日本国宝木构建筑,也大多是佛教建筑,因而本篇主要讲寺堂殿塔。日本国民对于古物向来珍重爱护,岛国也因此有大量木构古建遗留,即使仅限于古代的佛寺建筑,同样为篇幅所限,不能详论,此间只能对法隆寺作一些浅尝辄止的介绍。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相传是圣德太子于推古十五年(607年)建造的佛寺,始建于607年,《日本书纪》记天智九年(670年):“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后,灾法隆寺,一屋无余,大雨雷震。”也就是说,法隆寺创建不到七十年,即彻底焚毁,没有一间房舍存留,通过考古发掘,现存法隆寺的中最古老的西院伽蓝木构建筑群,确为670年火灾后重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另外,整个寺院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其中国宝190件,重要文化财2300多件,可谓世上独一无二的人类文化遗产。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其西院中右为金堂,左为五重塔,外围“凸”字形回廊;回廊正南面开中门,肩部东有钟楼、西有经藏,在背面左右与讲堂相连,这些建筑是为西院伽蓝的主体部分,虽然都不是推古初建时的原物,但确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

法隆寺西院伽蓝建筑示意图

法隆寺西院伽蓝鸟瞰图

法隆寺西院建筑群中以金堂的建造年代为最早,重建于七世纪后半叶,五重塔稍后,回廊也几乎与五重塔同时,即为走廊又是区分伽蓝内界与外院的围隔,延长三年(925年)西院大讲堂、钟楼烧毁,殃及部分回廊,故而靠近讲堂湾折以北部分,是为平安时代重建,最早回廊在讲堂前闭合,大讲堂在回廊之外,重建之后才将回廊与讲堂相连。

延长三年(925年)火灾前法隆寺西院伽蓝复原图

法隆寺西院伽蓝主体建筑金堂与五重塔

日本寺伽蓝中所谓的金堂,是寺院中安置佛像本尊的中枢建筑,因为堂内装饰城金色,故而称为金堂,法隆寺金堂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式佛殿,底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层面阔四间,进深三间,上层为高级别形制而设计,不可登临。

法隆寺金堂柱架结构图

金堂建于七世纪下半叶,不过历代都有维修,其重檐之下另有一层飞檐,屋檐屋角向外挑出,向上翘起,呈飞跃之势,称为飞檐,而法隆寺金堂最下层飞檐,又叫“裳阶”,是后世重修时所加。

金堂内部结构示意图

支撑第二重的屋檐的四方的雕刻有龙的柱子,是为强化建筑构造在鎌仓时代补加之物。

镰仓时后补加之龙柱

金堂内部分中间、东间、西间,彼此并没有墙帘相隔,各供奉释迦、药师、阿弥陀三佛,堂内的这些佛像,都是东瀛佛教美术史上著名的造像,皆为日本国宝。

金堂的壁画是日本佛教絵画的代表作,1949年、壁画模写作业中发生火灾,第一层部分内壁壁画和柱子烧损,被烧焦的旧壁画和柱子现在仍保存在寺内大宝藏殿北方的收藏库内,不对外公开,本篇着重于建筑,法隆寺造像与壁画暂且略过,金堂之后为五重塔。

法隆寺金堂内景法隆寺金堂内柱及佛坛尊像

五重塔有檐五层,故称“五重塔”,外形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同样不能登临,其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整座塔的三分之一高,上有九相轮。

法隆寺五重塔

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塔,也世界上古古老的木塔。

五重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五重塔柱架示意图

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第一层檐下也有后加的裳阶,二层以上檐下都有装饰性栏杆。

第一层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着国宝“塔本四面具”塑造群像。

底层“塔本四面具”塑造群像

塔中心有一根贯通全塔的中心柱,承托塔上的相轮、珠宝等部件,塔身重量则由外檐柱和四根天柱承担。中心柱下有埋置舍利的穴洞。

塔上九轮底部插有四把镰刀,一说是为了封圣德太子怨灵而设;一说是为祈求防止雷击,五行中雷属“木”,镰刀属“金”,金克木,所以用镰刀镇雷,总之法隆寺五重塔所独有。

五层塔塔刹上三把镰刀

一般大型木构建筑,都是偶数立柱奇数开间,如中国著名的佛光寺东大殿,其面阔是八柱七开间,假如不是这样,以偶数开间,那么建筑物中轴线位置就是一根粗壮的木柱,这在木构建筑中向来回避的布置,而如上所言,法隆寺金堂上层即为偶数四开间,而中门同样是面阔四间,中国汉代宫室及墓室也曾采用这种形制,只是后来建筑以中轴对称观成为定制之后,才消失于无形,而不拘泥传统模式的立柱开间方式,也就成为法隆寺的独到之处。

法隆寺中门

法隆寺中除了金堂和五重塔之外,钟楼、经藏、讲堂、梦殿等建筑,也都是日本国宝,篇幅所限,只能略过,以下对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一些细部,稍作引申。

金堂和五重塔上曲线云形斗栱,l形、卍字形勾片栏杆及以人字栱(日本称为人字形蟇股)为补间铺作,都是飞鸟样式的特色部件,不过切不能以为这些是日本建筑之独创。

法隆寺尚有一件玉虫厨子,厨子,即安置佛像的小型佛龛,其以青虫的鞘翅为装饰,青虫有时又称“玉虫”,故称玉虫厨子,其制作年代比法隆寺现存建筑更古老,本身为结合工艺、建筑、绘画等诸多艺术精华的日本国宝,其他姑且不论,这里单单言及有关建筑之部分。

玉虫厨子为小型歇山顶宫殿造型,比较特别的是,殿堂屋顶分作上下两段,段的上部为悬山顶,下部四阿顶,四川雅安东汉高颐阙即为这种两段式歇山顶,敦煌北周壁画中亦有此类屋顶之建筑。

敦煌北周396窟壁画中分段歇山顶建筑

重建的日本四天王寺也采用两段式歇山

玉虫厨子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部分是檐下的出跳,斗栱的出跳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屋檐,而玉虫厨子檐下的出跳结构,比较原始,其只是层层叠加向外前伸,而没有横向部件,日本多地震,当建筑一旦左右有摇动,这种出跳结构就立刻失去稳定,后世大佛样建筑很多结构也于此相同,很快被淘汰也就是自然而然了,河南博物馆藏有一件隋代陶屋明器,陶屋廊下的出跳斗栱,与法隆寺玉虫厨子的出跳部件类同。

河南博物院藏隋代陶楼明器

法隆寺金堂、五重塔、回廊等飞鸟式样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粗柱细枋,这说明以梁枋等水平建筑部件来加强木构整体稳定的建筑技术还没有成熟,部件连接的榫卯结构同样落后,不得已只能以加粗立柱的柱径来支撑建筑。

法隆寺金堂内部立柱

关键是这些柱子都经过处理,柱头收分,中间鼓起,上下两端渐次变细,这样看上去会产生柱子笔直挺拔的视觉错觉,这也不是日本的发明,中国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顶部小殿之立柱,就是采用这种形制。

兴北齐义慈惠石柱顶部小殿平面结构示意图

与云形斗栱、l形勾片栏杆一样,以上这些或可说明日本飞鸟时代建筑的源头了,法隆寺的真正独到之处,其实是建筑的布局。

法隆寺并不是日本最古的佛教伽蓝,飞鸟寺、四天王寺等比之更早,从考古发掘出的遗迹来看,飞鸟寺的寺院配置与中国等地大陆国家的寺院配置相同,即以塔为中心,周围有三金堂环绕;四天王寺的塔与金堂在寺院的中轴上呈左右对称的配置,而法隆寺不同,五重塔与金堂为左右非对称形态,左右对称的建筑所展现的是一种端正肃然之感,可在日本,以轴线对称的建筑配置,并没有成为必须遵守的定制,比如出云大社,其入口就偏于一侧,而法隆寺这种寺院形制,是日本独创的伽蓝配置,至今对日本寺院殿堂布局产生影响

飞鸟寺、四天王寺、法隆寺伽蓝布局示意图

至此,或可对日本飞鸟式样建筑有所认识,日本其他时期的式样建筑,还等来日专篇续或,艺术家有云,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中国失礼,求之于野”,很多中国建筑的细节,我们自己丢失了传承,有些甚至早已不明所以了,日本建筑中多有保留,以下根据考古文物和敦煌壁画,对一些细节稍事介绍,算作本篇结尾。

木建筑最怕雷击火灾,史书记汉武帝作柏梁殿,以蚩尾水之精,能却火灾,因置其象于上,这大约是屋脊上设置鸱尾的最早记载,一些汉代画像石中,建筑物上已经有鸱尾雏形,中国现在最古老的建筑鸱尾,出土于唐太宗昭陵,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葬于昭陵,此鸱尾为当时之物。

如上所列,北魏石窟中及玉虫厨子上都有鸱尾形象,鸱尾激浪降雨,因此置像殿堂之上镇火,隋唐之世的鸱尾都还是鱼尾的形象,后来才演变为鸱吻,也就是兽首形象,日本古代殿堂上同样设置鸱尾,最著名当属唐招提寺金堂上天平时代之鸱尾。

《晋书·五行志》中记:“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鸱尾为鹊鸟占据筑巢可不是吉利的好事,因此鸱尾就有了一种“拒鹊”的设置,也就在宫殿鸱尾上安插多根放射性的金属刺,这种小部件不容易保存,却被记录在敦煌壁画中。

莫高窟盛唐217窟壁画中鸱尾上绘有“拒鹊”

日本平城宫重建之鸱尾上“拒鹊”细部

同样为鸟雀在檐下筑巢之罘罳,即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士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杜甫诗云“紫鸽下罘罳”就是指此,敦煌壁画也有描绘,日本古建筑中同样有罘罳。

莫高窟隋303窟建筑物前翻起之部件即“障日板

即使建筑出檐再深远,在夏日也不能完全遮挡阳光,人物就在建筑物上设置一种部件,名之曰“障日板”。

日本建筑中的“障日板”

建筑本身是一种工程技术的反映,但又是文化、历史、思想的反映,可谓是工程与艺术的结合物,日本人对于古物向来珍重,虽然也有斩佛为柴的时候,但细细品鉴日本建筑史,身为贵国之人,由衷地感到惭愧,华夏古建又更能消几番风雨,朱光潜先生有“慢慢走,欣赏啊”之句,假如有朝一日,我们亲身前往东瀛,与这些古建直面相对,赞叹欣赏的同时,若能激发出我们身上,与劣性同在的善良之心,从而对本国的古物能有所认知有所爱护,那才是真正的美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