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洋古建筑瑰宝,来斗门看
斗门古街
斗门镇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俗称斗门墟。斗门墟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斗门地区行政机关驻地。据历史记载,从南宋起,到建国后的六十年代初,斗门墟镇就是当时整个斗门地域乃至现今的红旗、平沙、三灶、高栏、南水等地,以及新会梅阁、沙堆等方圆左近的物流集散中心。正因为如此,斗门墟留下了许多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斗门古街就是其中之一。13年6月斗门区斗门镇的斗门旧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斗门旧街自古以来便是一条具集市贸易功能的商业街,位于斗门镇核心区域,全长500多米,宽7.5米,由石板路串联贯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商坐卖四方云集。沿街紧密排列的商铺骑楼,是一处横卧在南粤大地上的兼具中西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群。
整条旧街由加拿大牧师、建筑工程师嘉理慰等人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吸取南洋岛国之建筑理念、秉承中国岭南建筑之风骚,有机融合而成。全街呈“丁”字形,汇聚了200多间商铺、500多户商家,一幢幢商、住两宜的柱廊骑楼式建筑整齐排列,保留着高挑的骑楼风格和典型的欧式外饰;房顶上竖立着的尖顶装饰柱,拱形门窗上镶嵌着七彩缤纷的压花玻璃,门厅上悬挂着精致的欧式壁灯,墙壁上雕刻着繁复花纹,尽情展示着典型的西洋风格和浓郁异国情调。
斗门旧街踞城临海,水陆交通畅达,是当时的珠三角南岸各类货物的重要集散中心。繁盛时道上车水马龙、人群接踵摩肩,江湖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商贾坐贩数不胜数,作坊、茶楼、酒肆熙熙攘攘,港币、洋货充盈市场,来自周边五乡十八村的各类农副产品堆积如山。有品类繁多的专营店铺:如广英祥、大昌、祥盛等十余间布匹店,美新、美的等多间百货店,同和堂、大安堂、同仁堂等中药店,合昌、泰丰、正安、洽和行、厚信行等二十余间米铺,还建有基督教福音堂和天主教德式二层教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斗门旧街的侨汇金融业务。斗门是著名的侨乡,早在民国九年(1920)斗门镇人赵崇光就开办了“金山庄”(钱庄),后又有“南方”、“顺昌盛”、“兆兴隆”、“胜兰”等7家“金山庄”陆续开业,经营侨汇收转、借贷等业务,很多华侨把在国外赚到的钱,通过“金山庄”汇回家乡,兑换成当时的流通货币养家置业,较富裕的还在国内办工厂、捐校舍、济乡民,做慈善。195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山支行斗门营业所开业时,还有“章荣”、“南方”、“顺昌隆”、“永同昌”和“兆兴隆”等五间金山庄在继续经营侨汇业务。1958年,这五间金山庄联营,取名为“斗门侨批业联营社”。这在当时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是较早经营侨汇金融兑换业务的商号,也是当时广东省经营该类金融业务最多的商铺聚集区之一。目前,斗门旧街整体格局保存完好,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商铺尚有34间,虽历经沧桑,仍保存较好。至今虽然繁华隐去,但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还处处透露出古朴而又浓厚的商业气息,是珠三角在这个领域的唯一瑰宝。香港电视剧《再见艳阳天》曾在此取景拍摄。斗门旧街,史册上有过骄人辉煌的一页。时至今日,古街内有的建筑物虽历经沧桑,风华不再,但是依然掩盖不住那迷人的异国情调,依然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古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流连漫步斗门古街上,让人顿生一种恍如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
近年来,斗门镇对旧街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把其打造成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 上一篇:中国古建七大屋顶形式
- 下一篇:国侨办“文化中国”淮扬厨艺展亮相柬埔寨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