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盛放在地下的奇葩
邓州位于豫鄂两省边陲,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丰厚。境内有众多文化遗迹、遗物。
1957年12月,位于邓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的学庄村村民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并取出了部分随葬品,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得到报告后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出土陶器、钱币等各类器物数十件。该墓墓室全部是用特制的彩色画像砖筑成。这些画像砖大小基本相同,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共发现有34种不同类型。该墓的时代后来经考证定为南朝时期,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南朝彩色画像砖墓。笔者现从该墓出土的画像砖中选取部分精品作一介绍。
万岁千秋画像砖
万岁千秋画像砖边框饰忍冬图案,中部有盛开的莲花。两边各有一只红绿颜色涂绘的振翅翘尾的怪鸟。右边兽首,引领高歌,旁题“万岁”;左边人首,发辫与两只大耳直立,旁题“千秋”。这一形象应为羽人,羽人主要是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寓意着吉祥。
武士画像砖
武士画像砖画面为4个疾步前行的武士。其中两位手执长盾,肩扛环首刀,还有两位腰挎矢箙,肩扛长弓,均不戴冠,以帛结髻,穿袴褶,并于膝下束袴。《宋书·礼志》云:“袴褶之制,未详所起,近代车马驾亲戎中外戒严之服志”。可见南朝军队之戎装,也是当时平民之常服,与当时士大夫之褒衣博带、高冠大履的装束形成鲜明对比。
战马画像砖
战马画像砖此砖原位于墓室东壁第一柱。画面为两匹前行的战马,前一匹马体黑色,披白色甲,马背上喇叭状物着粉色;后一匹红马备鞍辔障泥,马鬃在头部两耳间结着花饰。其旁各有一马夫持缰随行。画面中人物重心后移,显得高雅从容,似乎多了一些神仙的品格。此砖的上方有墨书铭文3行,虽已模糊不清,但仍能认出“部曲在路日久……家在吴郡”等语。吴郡是指江苏苏州地区,这也为此墓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供献画像砖
供献画像砖画面为四人疾步前行,前两人双手托着博山炉,炉盖已掀开;后两人双手托盘,盘上置伞盖,流苏飘扬。
吹笙引凤画像砖
吹笙引凤画像砖此砖从墓门中揭出。画面以嘴含灵芝仙草的凤鸟为中心,右边站着披发持麈尾的浮丘公,左边是捧吹长笙的王子乔,画面讲述的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字子乔)吹笙引凤,后游于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在缑氏山驾鹤升仙的故事。
商山四皓画像砖
商山四皓画像砖画面为“商山四皓”的故事。深山密林之中,四位老人悠闲自得地坐在地上,或吹笙、或弹琴、或读书、或戏玩,悠然自得。秦末汉初,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不为权势所惑,隐居商山,汉高祖敦聘四皓不至,后传为佳话。画面构图严谨,刻划细腻。惜此砖色彩已脱落殆尽。
郭巨埋儿画像砖
郭巨埋儿画像砖此砖位于墓室东壁第7柱。画面反映的是“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为了养活母亲,决定埋掉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及掘地三尺,见黄金一釜,上有字曰:“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其结局当然是母得以厚养,子免于死。图中树木葱郁,郭巨作挖土状,其妻怀抱幼儿立于对面,中间一釜黄金点明了故事的结局。这一荒唐的故事,被列为历代宣扬的所谓“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仙人乘龙画像砖
仙人乘龙画像砖边框饰卷草纹,画面主题为仙人乘龙。龙生两翼,虎首蛇尾,四爪刚劲有力,昂首翘尾奔走在云海之上。前有摩尼宝珠引导。翼龙是古人理想的死后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当是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
乐舞画像砖
乐舞画像砖边框饰卷草纹,画面为乐舞场面,右边两人梳丫髻,着宽袖襦,下着长裙,作舞蹈表演。左边四人头戴小冠,着交领宽袖长袍,或吹笙、或作抃、或击腰鼓、或摇鼗鼓,作舞蹈伴奏。上方以莲花、宝相花补白。
天马画像砖
天马画像砖画面为一匹飞行的天马,马首、龙身、虎爪,身生羽翼,昂首翘尾,奔腾在云海之上。天马也是古人理想的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当是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翼龙画像砖
翼龙画像砖画面表现带角翼龙奋翼扬尾飞腾于云雾之中,姿态健美,线条流畅。周围的流云烘托出翼龙飞奔的速度和气势。空白处点缀忍冬图案。翼龙由于能在天空中飞行,故也是古人理想的升仙工具。
玄武画像砖
玄武画像砖此砖为彩色画像砖,画面为龟蛇相缠的玄武。两旁饰荷叶莲花。玄武是中国古代方位四神之一,主宰北方,形象为龟蛇合体。古代四神图案应用非常广泛,在铜器、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器物上均有出现。该画像砖线条流畅、风格细腻、色彩鲜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精品。
贵妇出游画像砖
贵妇出游画像砖此砖为墓的封门砖,已无色彩。画面中有四人,前两人身材高大,头结高髻,着短衫、长裙,披帛绕肩束腰外飘。其中一人手执团扇,俨然贵妇形象。后二人身材微矮,头梳丫形髻,衣着与前二人同,其中一人怀抱茵席,当为婢女。外出备茵席,说明当时席地而坐的风俗很盛行。
邓州学庄发现的这批画像砖是我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牛车为中心的一组仪仗,内容包括武士、鼓吹、乐舞。这批画像砖数量较多。第二类是当时社会流行的孝子故事,如“郭巨埋儿”等。第三类是与宗教有关的题材,如青龙、白虎、飞仙、羽人等,其中多是与道教文化有关的内容,也有部分佛教文化内容。可见这批画像砖种类多样,基本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了解南朝社会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雕刻技法上,这批画像砖多用浅浮雕的手法。这种手法多出现在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由此可见这批画像砖在技法上显然受到汉画像石技法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画像砖画面立体感很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很讲究线条的运用,这批画像砖刻划准确,线条流畅,节奏感强,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主题故事。着彩画像砖发现不多,这批画像砖很多都是着色的,虽然色彩有些简单,却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在南阳汉画像石中也有极少数是着彩的,但其色彩单一,出土后不久色彩大都脱落。而这批画像砖出土时颜色如新,如今时光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其色彩基本保存完好。
(文章来源:《收藏》2013年第7期)
- 上一篇:古老豫南建筑的古村落——丁李湾
- 下一篇:鲜活在传说里的金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