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洋怀念赵无极先生:他让我找到意象油画之路
(本文作者鸥洋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油画学会副主席)
惊闻无极先生仙世,悲痛不巳,世畀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华人艺术大师,我们也从此永别了真诚的恩师,回想1985年受教赵无极绘画班时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段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他的淳谆教诲让我终身受益,并从此改变我的艺术观念,影响我的后半生艺术道路。
我在进赵无极绘画班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长期接受单一创作模式的训练,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观察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至一直未能真正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画风,我不断地找路,又不断地碰壁,苦恼、失落、困惑……一九八五年,己到中年的我,有幸能有机会到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作一名学员,在这位世界大师亲自指导下学习绘画,聆听他讲述艺术的真谛。赵先生首先要求我们在“观念上要自由”,提出“画画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要呼吸,你要把自己的感情摆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他还说:“你们要记住这句话,就是绘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个借题,不过是借它表现自己来抒发你的情感……老子讲过‘大象无形’这就是真正绘画的精髓。”赵先生十分崇尚中国传统艺术,他以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阐述中国传统对其影响,他将中国绘画精神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他的画面之中。
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并对我们的学习方向提出了建议,他说:“中国有那么多传统,非常深厚、非常丰富的传统……中国这么多好的传统,每个人只要拿出一部分自己最喜欢的,对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把学到的西方的东西——要拿好的东西……把两方面最好的东西合起来;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慢慢地自然而然融合起来,那你的作风就有了。”赵先生这番话,使我茅塞顿开,我看到前面的路逐渐清晰了。过去从未有人如此明确地指引过我该走的路,过去我作油画,重在表现客观自然,观念上没有转过来,且忽略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正如赵先生所提醒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借题,不过是借它来抒发你的情感。”这点对于我在油画上的表现是很有启发的。
另外,过去我们较重视画种姓氏的区别,要求“油画姓油”、“国画姓国”,却忽略了个人风格面貌。赵先生不同意我们的画种姓氏的界限。反对所谓“画国画要画成中国的样子。画油画要画成外国人的样子”,主张中国画同西洋画不应该分,而要求画家画出自己的样子来。赵先生这个主张,给了我极大的自我变革勇气,而赵先生向我们提出的将中国及西方好的传统融合,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来形成个人风貌的建议,又给我指出了艺术探索的方向。我细细回味他的教诲,总结了这些年所走的弯路的教训,决心按赵先生所指引的融合中西艺术道路发展自己,过去我虽然也试过在油画里加点水墨味的尝试,但较多只从表面的材料技法上打转转。赵先生让我重新认识中国绘画的精神,从深层理解融合中西艺术的含义。他倡导的“绘画要呼吸”、“让你的呼吸在画面上流动”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气韵”、“空灵”,我觉得,我应该吸取与我性格较为接近的,抒发情感的中国文人画写意绘画语言,在油画中体现中国绘画的“气韵”、“意境”。我开始摆脱过去描绘眼中见到及企图讲述一件事的作画观念,尝试将客观对象作借题,在画中体现心灵及感情,尝试在画中表现中国画的“气韵”、表现“空灵”,表现诗意,尝试在画布上像演奏一首乐曲,体现韵律、节奏。我常以我们学院荷池作绘画的借题,从荷池水、光及残荷枝叶的千变万化中去寻找与我心灵有感悟、契合的东西,探索虽然不成熟,但方向对了,也有了个人的风貌,自我感觉信心俱增。就在赵无极讲习班结束后的第二年,我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推出新尝试的油画作品,我称其为“意象油画”。我的这个画风大变的画展,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得到鼓励,当然也有一些非议,因为以往未有人这样画过油画,也有人认为我改变具像写实画风很可措,我的新作当时在国内主流画展上甚至常受冷遇。在我艰难探索中,是赵无极先生给了我坚持的力量,记得那时赵先生特从法国寄来一本画册给我,提醒我可从中学习借鉴,并寄给我签了名的明信片给我打气。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这条路上跋涉,没有动摇。这些年我在国内及国外举办了许多次“意象油画”学术性画展,一九九三年在法国巴黎展出时,有一位法国某美术馆馆长看了我的画十分赞赏,特别找到我,给予我很大鼓励。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及广东美术馆展出时,也得到不少知音,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都收藏了我的“意象油画”作品,不少资深艺评家从理论上对我探索的价值予以肯定,我的“意象油画”语言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且发现越来越多的同行们加入“意象油画”探索的行列,这正是我感到欣慰之处。
作为曾经是赵无极先生的弟子,得到过赵先生的教悔和关注,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我会时时铭记赵先生当年的教导,继续努力,真诚地为艺术投入身心。
鸥洋写于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