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托林寺过渡时期画风的壁画

所谓过渡时期,是指克什米尔风格特征有所减弱又可清晰辩认,同时江孜艺术的影响尚不明显的类型。但奇怪的是在现有的15-17世纪遗存中没有12世纪粗放的“西部波罗风格”参与到风格的变迁和演化当中,就好象是当时的艺术家们有意剔除掉了这一样式。或许应该归因于虔诚崇敬的信仰使藏民族形成了善工求精的审美心理,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在历史上那400年的断裂中。未被考证不得而知了。

(图F1)娥眉图。托林寺迦萨殿的一块壁画残片,虽已残破不全,但她的美丽足已打动我们,仅有的几个手指画得准确,严谨,又灵巧动人。嘴唇的表现较写实,上唇左方右尖,方的一边暗示了嘴角的透视遮挡,并清晰的画了一排小牙齿。乳房突现胸衣之外,且全部为侧面,乳头在右方。立体的渲染虽较11世纪的克什米尔风格大为减弱,但渲染方式仍是克什米尔式的,脸和乳房暗处如素描和蛋彩画的排线用笔,过渡效果是靠笔触的横向排列来实现的。有着继承于克什米尔画风的细长眼,同时黑眼仁变的大于早期显得平静而柔和,这已经是真正的古格式,这种眼睛的造形始终没有被来自卫藏的弯弓形的江孜风格所改变,成为最富标志性的古格风格样式的特点之一。与之风格相似、时间相近的壁画在托林寺还有一处,那便是著名的红殿门廊处的十六金刚舞女。

(图F2)十六金刚舞女。如果选择西藏绘画中品位最高,画技最绝的第一号作品的话,这组金刚舞女会被首先选中。她们有着克什米尔式的丰乳细腰宽臀圆脸和小巧的手足,大尖角头冠,古格式的美丽长眼,整个画面几乎见不到渲染而加强了线描的表现力。她们美丽动人,有着超凡脱俗的天界品格,展现了如有神助的勾线技艺。姿态阿娜、身段丰腴、腰肢扭动、飘带翻飞,是用极尽素雅的白描略施土红来完成的。线描之松活、圆润、自然流畅已达妙造自然之化境,令人称奇叫绝,叹为观止。在这里性感含于质朴,妩媚含于恬淡,美丽含于素雅,就是在古格艺术杰作叠出的全盛时代也不曾再有这样高不可攀的作品了。从这两件作品的风格来看,娥眉图与十六金刚舞女早于15世纪。迦萨殿是托林寺最早的建筑,壁画残片娥眉图的创作时间极有可能在15世纪之前。但十六金刚舞女的风格与红殿(杜康大殿)的建筑时间矛盾。据史书记载,红殿是15世纪在格鲁派大师古格•阿旺扎巴传法时期,由古格王后顿珠玛主持修建。其建筑形制也与格鲁派寺院多有大型集会殿的作法一致,(杜康即集会之意),此殿建于15世纪是可信的。对比门廊与殿内的壁画,其中不难看出门廊的这一处金刚舞女壁画与殿内壁画风格完全不同,门廊壁画高洁淡雅有克什米尔遗风,殿内壁画浓艳富丽有江孜画风的渗透,但十六金刚舞女并未见到江孜艺术的影响。很可能有十六金刚舞女壁画的红殿门廊是原有建筑的一部分,早于红殿主体的建造时间。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话,那么,被称为“过渡时期”的这两件作品当产生于那400年时间的历史“盲区”当中,并靠这仅存的两件杰作构成古格绘画史链条前后衔接的重要环节。同时,标志着西藏西部绘画结束了向外域学习的阶段,走上了一条富于地域特点,展现完美风格和成熟魅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