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解读魏领及其书画

魏领先生是一位极具个性、在人生道路上有着丰富阅历的奇人。他的人生坐标点多年来一直在游离,在经济、政治、传统文化与艺术等方面虽都曾有过涉猎。这种不断变化的复杂性,也就更显示出他的人生的五彩斑斓。

或许是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情结,或许是沉甸延续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多年来,他专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及其沟通时代审美的研究,一直想在传统文化的承传上有一番作为。不过,研究文化总是要有经济的支撑,他终究要在文化研究的背后挥笔写下这“经济”两个字来,用当代时髦的语言叫“以文养文”。因而在静心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他即转向对传统文化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的研究。他既要研究纯艺术文化等学术的问题,这是他一生所要追求的东西;又要研究文化艺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研究能否生存的问题。

由此,他先后创建了“河南国画院”、“河南省现代书画院”,正如有文评价他“探索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艺术机构生存发展的新路子,即艺术机构与企业联姻,拉近学术与经济之间的距离”。为培养青少年书画人才,他又与河南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小书画家艺术中心”,还创办了《小书画家》杂志。在他那花园般的幽静的“现代书画院”,许多全国的着名艺术家成了这里的常客。谈文化、谈艺术,使他在艺术观念上较多地融汇了古代、现代等门类艺术思想。

从过去的“现代书画院”院长到如今的“现代艺术院”院长,无不与艺术想联系,他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联系,无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联系。

魏领先生注定要在艺术上干一番大事的。1997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主办并独立承办了“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任组委会副主任、艺术总监、总策划、画册主编,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以及美术界前辈的赞赏和高度评价。2002年,又筹建了“全国实力派书画名家学术汇展”,任组委会秘书长。2005年他又组建了“河南省现代艺术院”,同年又组建了“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如今的魏领受聘为北京大学(微博)客座教授、现任河南省文物鉴赏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现代艺术院院长、河南省现代书画院院长,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所长。从这些学术的职务便使我们感受到他在中国传统艺术上的造诣。

魏领艺术上涉猎非常广泛,幼时即从师学习民族器乐及戏曲,同时练习书法和绘画”,1984年在河南省艺术学校修舞台美术专业和声乐,1985年在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修装潢设计专业,任《河南工艺》报主编、书法研究会主席。在书画艺术方面,1983年,17岁的他就获得了郑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1987年入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1989年获中国指墨艺术大展书法一等奖、绘画二等奖。作品曾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收藏。他对书画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作画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画不通画理,则其画无韵。”“书画同源,余不敢以懂书知画自居,却要求艺事儿皆晓一二,凡行其一终有得焉。”

书画是一条“贼船”,只要走上去,就无法摆脱那醉人心魄的魔力。魏领在商海征战数年丢掉书画以后,艺术之“魔”终究又把他拉回到了能使他醉生梦死的艺术之舟。我并未见到他过去的作品,而从现在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数十年与古代碑帖的斯摩,和他对传统、现代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之法,度也,即几千年文人墨客对书道语言的默契。”而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在作品笔墨形式之外的思想内涵、潇洒风度。

魏领先生的书画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雅”,典雅中透出激情。如同他坐在古老的藤椅上叼着法国大烟斗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是我走进他的办公室第一眼所看到的。他的办公室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那墙上挂着的书画清新、典雅,十足的文人味道使中国传统的所谓“书如其人”得到了印证。而书画工作室却使人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真真的书画艺术的殉道者的情感宣泄的场所,杂乱的书画废纸反映了他穿着整洁讲究而内心的人性矛盾的另一面,从一些作品的狂放的笔触可以联想到他当时创作的状态――“物我两忘”的境界。我没有看到他真正创作时的状态,不过,从他的一张正在创作的照片来看,倒是异常文绉绉的。我的这种对他的书画创作感觉是不是象有书画家评价他的作品中的“禅”意。不知这些“禅”意的评价是否还包括他的书法,我感觉到他的楷书作品所体现出的那种简静、清气,不也是坐禅的一种“禅”境么?除了“禅”境之外,还有一种才气十足,而又孤傲的传统文人的味道――这是我初次见到他的作品的感受。

魏领“学书近三十年,真、草、隶、篆,榜书、小楷无所不及”,这正是非大道之渊深广大不能以成大器,他曾自谦“惜一事无成”。篆书我未见到,仅就我所见到的楷、隶、行草之水平当为书坛中青年之“实力派”之列。楷书《曹植・洛神赋》六条屏可称中楷之代表作。这件作品融魏晋唐楷于一炉,用笔的精巧和结字的横势明显有魏墓志、唐初楷书以及隶书的痕迹,尤其是结构的拙巧变化既古且新,独具新意;在气息上又流露出“二王”的韵味和爽爽然潇洒之风度。其小楷变化也颇为丰富。数年前所书的《阴苻经》取赵子昂、文征明之秀劲;近年所书的小楷扇面《兰亭序》又具钟繇之古、王宠之巧。其榜书以魏楷为框架,又寓行书之笔意,大气而灵动。由此可见其于楷书之功力。其隶书已很难看出取法于汉碑那一家,作品是以汉碑为根基融入汉代简牍隶书及草法,用笔自然流畅,主笔舒展,中宫紧收,既得汉代书风之古朴,又得汉简之飞动。如果说楷隶作品是以传统书法为其主要表现,那么他的行草书则不乏当代书法之审美观。他的行草书以碑为体,以帖为用,用笔简洁厚重,结构变化丰富,风格稚拙,时以章草融入以使行气畅达且表现出作品的古意,作品《苏轼词》立轴,明显体现出这一风格。从魏领的书法各体作品可以看出,他并囿于传统书法的一碑一帖,而是打破各种书体之界限,尽力融各家书法于一炉,师法古人而去其辙迹。我认为这正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意识。这也是当代书法艺术家的一个成熟的标志。我所见魏领先生的国画不多,从我所见到的大都为花鸟,他的画给我最深印象有三:一是用笔讲究,纯为书法之线条,凝练、率真、简洁;二是善于用水,强调墨色的润,强调浓淡枯湿的变化,通过墨色的变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三是笔墨的变化和构图所留出的大块的空白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意境。其作品《残荷》简洁而无废笔,这种简笔画可见创作难度和他的功力,同时,那种三线交叉以及弧三角的构图显示了画面的丰富,尤其是莲蓬作为画眼的处理,正是其点睛之处。我也非常喜爱他所作的《风竹》,他打破了传统的竹竿和竹叶的画法,强调虚与实的处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簇簇竹叶有虚有实,实处犹似密不透风,然又见虚处,简单的几处表现竹竿的长线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空白处又似有竹影摇曳,表现出丰富的意境和浓郁的文人气息。他的绘画作品似有徐渭、八大的影子,又似乎受到当代美术家的影响,或许也是时代审美所致。总之,在绘画的语言上,他既寻找与传统绘画语言的契合处,又在寻找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符号。

当然,魏领先生深知在艺术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并不满足自己目前的书画现状,他自谦:“自叹才智不敏或是勤奋不够”,这正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必需的艺术修养和心态。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修养与学识是他将来在艺术成功的根本。《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魏领先生也正在努力攀登真正成功步步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