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徐悲鸿画马

我国杰出的画家徐悲鸿,功力极深,他经常对学生说,艺术上的成功,“才能”仅占一分,而毅力要占两分。意思是说单凭有才能而无毅力是不会成功的。徐悲鸿幼年就喜欢画画,但他第一次画的并不是马,而是虎。那是他父亲给他讲《论语》时,当讲到“卞庄子之勇”一句时,小悲鸿不禁问道:“卞庄子有何勇?”父亲回答:“卞庄子能刺虎。”于是小悲鸿对虎发生了兴趣,央人为他画了一只虎,并津津有味地照着描画起来。他父亲发现后,指着他画的虎含笑说:“你这画的象条狗呵!”。

徐悲鸿十三、四岁时,因家乡连年大水,随父亲出外。他父亲在无锡、常州等地以鬻字卖画为生。于飘泊流浪中,徐悲鸿搜集强盗牌(老刀牌)香烟盒中附送的马、牛等各种动物图片多种,照着描画。后来又对着实物或标本写生。他十九岁左右,靠一位民间医生的帮助。得到向十元川资,准备到北京去学画,路经上海时,朋友看他一身单薄,衣服不足御寒,劝他留在上海学画。在上海,他一边到一夜校学法文,一边到审美馆看画。在生活无法维持下的情况下,他画了一幅画,寄给审美馆馆长高奇峰。这幅画,不是人物、花卉、翎毛,而是画的一匹马,过了几天,回信来了,对他的画大加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审美馆并将这幅马制版发表,这是徐悲鸿画的马第一次制版。

此后,徐悲鸿便与马列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他一九五三年逝世前,还画下了最后一幅四蹄腾空的奔马,以表示解放后新中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