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梵高大叔可能骗了我们
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文森特·威廉·梵高是最为能让人熟知的画家之一。长期被忧郁症困扰、自残、自杀...在普通人眼中,梵高的生活是那么的神秘难以捉摸,今天小编为各位易友揭开梵高的面纱。
梵高没割掉自己的耳朵
可能之一:梵高没割掉自己的耳朵
梵高割掉自己耳朵这件事,已经众所周知了。按照外界的说法,梵高自己割掉耳朵,寄给一位叫Rachel的女士。但是历史学家HansKaufmann和RitaWildegans却坚持认为,这个故事是梵高自己编出来的,真相是:他的好朋友——保罗·高更在一场争执中割掉了梵高的耳朵,因为高更是个好斗的人。历史学家拿出梵高写给高更的信作为证据,梵高在信中说:“你和我都要对这件事守口如瓶。”
梵高自画像
可能之二:他的向日葵是基因突变品种
梵高标志性的《向日葵》其实看起来跟正常的向日葵不太一样。当然,一部分原因是艺术地再创造。但美国乔治亚大学的JohnBurke认为,梵高选取的向日葵,本来就是向日葵里的异类!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品种。
可能之三:梵高死于谋杀
关于梵高之死,最平常的说法是他在37岁时自杀。有证据认为,梵高冲着自己的上腹部开了一枪,又坚持走了大约一英里回到房间。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场景,赋予了梵高标志性的形象:一个饱受折磨的灵魂不堪重负。但也另有说法“如果说梵高是自杀的,那很多事都解释不通。他没表现出想要‘迈出这一步’的意愿。”。
可能之四:梵高把《最后的晚餐》隐藏在自己的一幅画中
表面看来,《夜晚的咖啡馆——室外》描绘的是一群老顾客在咖啡馆的社交生活,他们的身形和面貌并不十分清晰。不过,JaredBaxter等一批研究者认为,圆圈中的画面其实具有宗教象征性,像是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简化版。透过一些隐藏的细节,有人怀疑这幅画最初的面貌应该更加复杂,比如画面上其实布满十字架形状。
[page]《夜晚的咖啡馆——室外》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可能之五:他的画与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科学原理精密契合
20世纪的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说过:“等我见到上帝,我会问他两个问题:为什么有相对论?为什么有涡流?我相信他只能回答出前一个。”说得稍微夸张点,涡流理论的复杂程度让相当数量的科学家一直感觉——很受伤。就是这么丧心病狂的理论,居然与梵高的画完美契合!据说,以大名鼎鼎的《星空》最为明显,梵高通过旋转的图案营造的气氛完美地可视化了这一理论。于是理论家的脑洞就开了,他们认为在梵高焦灼的一生中,有一个时刻(比如在精神病院的时候),此人的经脉不知怎么得就打开了,以神奇的艺术方式进入到这个神理论领域。
《星空》或许完美地可视化了涡流理论
可能之六:梵高是色盲
这说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了吧?但根据一位日本视觉研究专家的说法,梵高之所以采用高度冷色调的调色板和恣肆的画风,可能因为他患有红色色弱。位专家开发了一款叫做“色彩视觉模拟器”的APP,能模拟不同类型色盲或色弱状态下看到的画面,包括梵高可能的状态。这位日本专家在博客里写道:“在我眼中,梵高的画不但不存在冲突的用色和凌乱的线条,反而每幅画都是线条和透视精准的杰作,这真是美妙的体验!”
可能之七:梵高不是传说中的疯子
尽管梵高称得上历史上最有名的疯子之一,但许多历史学家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梵高要比人们印象中传统和有条理得多。比如,人们一直乐于称道《卧室》这幅画的用色:蓝色墙壁和黄色地板的本应营造强烈冲突感,却奇妙地让慵懒的画面带给人某种黑暗的印象。研究者发现,画面中的蓝色本来更接近紫色,而紫色与黄色传统搭配一般会让画满看起来更和谐。着说明梵高在用色上极其有条理。“你会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梵高是个非常有条理的艺术家,而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那个随手往画布上丢颜料的疯子。”梵高博物馆负责人AxelRüger说,“实际上,梵高对所使用材料的性质非常了解,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它们,创作也非常谨慎。这为我们理解作为艺术家的梵高,提供了更好的视角——他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可能之八:梵高的画在逐渐变白
熟悉绘画艺术的人知道,梵高特别喜欢使用从红铅或水白铅矿中提取出的合成颜料。令人无奈的是,这些颜料的稳定性并不好,例如红色这样明丽的颜色,会在光照下逐渐褪色。艺术类网站Hyperallergic的解释很靠谱:“想象有一颗球形硬糖,内核是红色的,外面包着一曾淡蓝色,最外面是一层灰蒙蒙的颗粒。"芝加哥艺术中心的FrancescaCasadio是一名艺术品保护科学家,对他来说:“尽管早就知道,颜料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但我还是很惊讶于红色的变化,按理说,这种矿物质颜料的性质相当稳定。可没想到,红色也背叛了梵高。”(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 上一篇:越剧尹派小生肖雅9月12日赴宁表演
- 下一篇: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