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陈必武:书法融入生活

著名书法家陈必武先生

(一)

书法是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老汉字的美感,在历史的沿革中,经过书法家之手创作出不同的艺术符号。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陈必武先生内心深处的寻求。在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道路上,陈必武先生已经找到了极佳的契合点,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寻觅,已感悟到平常生活的深沉底蕴,这使他的书法拥有一种博大、充满生机和生生不息的气象。同时,书法艺术也使他的生活更充满情趣与魅力。

5年之前,他在杭州通宝艺术城举办了以居室装饰书法为主题的作品展,以真实的现场感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引起参展者的关注和兴趣,有益地推进了书法艺术在现代居室装修的实际应用。去年,陈必武先生在杭州第十三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上,以“诗书西湖”为主题,选用历代有关西湖的经典诗篇,赋以书法的艺术形式,以此赞美西湖、宣传西湖。

针对当前“养生”这个广大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陈必武先生选取中华养生的精语妙句,创作专题书法作品。意在更集中、更生动、更艺术地弘扬和普及养生文化。12月2日至7日,“陈必武养生箴语书法展”即将在杭州曙光路73号的浙江图书馆举办,将给参展者带来“书法”、“养生”合而为一的新感觉,我们拭目以待。

[page]舍得

(二)

陈必武先生是当今书坛颇有影响的实力派中年书法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读书、醉心书艺,走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自学成才之路。他未拜过某一特定的老师,也不为一家一派所囿。他说,我一生中有三位老师,那就是“自然、社会和人”。当然,这个“人”是广义上的人。所以,“师法古贤今人、师法造化、师法社会”是其学习书法的三大途径。多年的艺术实践,陈必武坚信“功夫在书外”,几十年来,他在学习古人、继承传统上下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唐宋入手,上溯晋魏,下涉明清,南帖北碑、广猎博取。汲取近现代和当代名家的精华,为已所用。从而“熔百家于一炉,集八书而大成”。陈必武先生长期在江南金衢、杭州一带生活、工作,蜿蜒奇特的浙西山峦、幽静碧澈的千岛湖、秀美迷人的西湖风光都成了他的自然之师,这对其清丽潇洒、奇崎多姿、典雅空灵书风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陈先生退休前从事的是电力系统企业管理,旁人很难理解他于这种环境中能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今天的成果。对此,他的解释是,技术、管理和艺术看似截然不同的两条道,但一旦把它们上升到哲学、美学的高度,两者就可以相通共融,甚至可以互相借鉴促进。陈先生在日常生活中读书、学习、工作、交友,形成一定的待人处世的价值观,进而用自身的价值标准评判世事万物,表现在其书法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书法大处潇洒利落,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小处隽永精到,脱尽粗野狂俗之气。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他那清逸高雅的情感,表达的是他宏度超然的心境和空旷深遽的艺术虚境。他那风姿多彩的书法作品,既专业又大众,是真正的雅俗共赏。

陈必武先生深明庄子所说的只有“注焉而不满”,方能“酌焉而不竭”之理。注即学,酌即用。只有不断地注,才能在用时不会感到竭。他虚怀若谷、勤奋好学、永不自满的治学精神为书界同道所公认。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期间,他抓住相对空闲之机,创作了一批新作。“非典”一过去,他就在杭州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书法展,百余件作品齐齐亮相,在人们惊奇声中博得一片赞扬。继后,他马不停蹄,于次年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又有新作问世,在京城引起巨大反响。北京人民大会堂得知后还特邀他为大会堂创作作品,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重要机构也纷纷收藏了陈先生的作品。在成绩和赞扬面前,陈先生淡淡地说,出专集也好,办个展也好,只能说明过去,至多说明现在,却不能代表将来。而着眼未来才是最最重要的。在艺术上,要超越当代大家很难,要超越古代大师更难,但最难的是正视自己的不足,要勇于否定自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也只有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超越别人。一个书家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甚至是毕生的过程。过早地固定自己的风格,是书家的悲哀。也正是这种境界,才给了陈先生的艺术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使其充满了创作和创新的活力,书风也呈现不断演变的可喜状态。

[page]

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

(三)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他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深谙“一通百通”、“艺不压身”之理,通过画理、棋道、琴律、诗韵去感悟书法艺术的无穷堂奥。在注重综合修养的同时,他还重视书学理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书艺探索,将所思、所感、所悟诉诸笔端,撰写了一系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论文,将书法艺术从感性实践升华为理性认识,这在当今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索的书坛,这更是难能可贵的。陈必武先生让书法走进了养生,给养生名言赋以书法的艺术形态,这种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把书法艺术与养生文化这两个中华灿烂的文化瑰宝有机地统一在一件作品里,既弘扬了书法艺术,又宣传了养生文化,客观上能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使人们既能领悟中华养生的精髓,又可以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从而获得养生之道和艺术审美的双重收益,有助于颐神养性,延年益寿。陈先生还在其所喜爱的音乐、围棋、集邮、旅游、体育等活动中,把各方面的通理移于书法。在自作诗词、楹联中,去领悟书法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他说,书法这样东西,起初是用笔墨、技法在写字,后来是用学养、内涵去写字,到最后是用自己的思想、人生去写字,这才是书法的最动人之处,也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他不断地走进传统,汲取着前人氤氲天地之艺术元气,但又没有被历史和大师们所淹没,凭着极高的悟性又不断地从传统中走出来,以深厚的“字外功夫”锤炼着自己的书艺,将传统的书法语言完全融化在自己的生活之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陈必武先生深知其中三昧,他不满足于自己的艺术成就,仍然全身心地在研习着他的书法,在向着更高的境界冲刺。(记者叶坚群通讯员张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