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的前世今生

在15载岁月中,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萧条的阶段,而在15年后,该团名号再次恢复,即将开启新的艺术征程。远离京剧的繁荣之地北京,该团怎会在山西落户,重生之后的它又会走怎样的道路来再续辉煌?连日来,记者四次造访省京剧院,采访了新、老一辈的京剧工作者以及著名京剧演员李胜素,共同探讨该团的“前世今生”。创意之初本想建梅派艺术研究基地1995年,省京剧院喜报频传,先是该院的梅派青衣演员李胜素举办梅花奖专场演出,紧接着拜师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最后在“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该院选送的《金谷园》技压群芳,获得“程长庚演出奖”。于是,京剧院有了自己的创意,能否组建一个梅兰芳艺术研究基地。“李胜素是国内第一个拜梅葆玖为师的京剧演员,而且我们剧院还不断有获奖剧目,所以大家就想创办一个基地,给更多京剧表演者提供学习的平台。”时任省京剧院办公室主任的郝斌武告诉记者。该提议深受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的认同,并建议把基地改成“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当李胜素把这一想法告诉师傅后,梅葆玖非常赞同,因为这样可以让梅派艺术流传下去,而且和北京的梅兰芳剧团有个呼应,“当年师傅到陕西演出,路过山西时就给我们提了"梅兰芳青年剧团"这几个字,而且剧团成立的时候他还带着30多位京剧名角儿,在山西唱了好几场。”时至今天,这个牌匾被重新挂在省京剧院耀眼的位置上。发展历程从辉煌到没落再到重生据郝斌武介绍,剧团成立后,梅葆玖先生任名誉团长,李胜素任团长和主演,曾经梅兰芳青年剧团的名号在全国很有知名度,主演李胜素一时间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大腕。“1997年,胜素去北京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班进修,逐渐有了更高的平台,国家京剧团就向山西要人。对于剧团来说,缺了领军人物,肯定没法维持正常演出。2002年,胜素到了北京,青年团相当于名存实亡了。”郝斌武有些惋惜地告诉记者。值得欣慰的是,低谷过后的青年团在迎来自己15岁生日时重获新生,该团在恢复期间聘请了梅派传人――梅葆玖的新晋弟子单娜加盟,并且还专门成立了梅兰芳剧院,为今后的京剧演出最便捷地提供了场地。看着自己的“亲人”重新振作,李胜素此行也非常兴奋,甚至一下飞机就叮嘱单娜,珍惜在山西演出的机会,“我很怀念当初在山西的日子,当时刚到京剧院,我就住在二楼最西面的屋子;曾经坐着拖拉机下乡演出,遇到爬坡和路况不好时,我们就一起推车,那时的我梳着辫子,和单娜一样年轻……”在李胜素看来,梅兰芳青年剧团正年轻,新的传承人正年轻,而这则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未来设想每周都有京剧专场“每个周末都有京剧专场,除了青年团,还邀请省外的京剧名家来演。”提及未来,山西省京剧院院长白向杰踌躇满志。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在文化体制改革后,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成立了前瞻文化艺术公司。白向杰表示,省京剧院与中国京剧院、上海、天津,以及青海、银川等地的京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戏迷们除了能欣赏到正宗的梅派京剧,还能足不出户就欣赏到省外名家的演出。而且,有了主角的青年团,也要再打造一些精品剧目,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不被晋人看好的京剧想在晋阳大地发展是件难事,周周有演出,聘请外省名家演出,这无疑增加一个剧团的成本,如果入不敷出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前瞻文化公司的总经理郭红涛早有打算,“梅兰芳剧院除了演京剧外,还会演一些小话剧、山西歌舞剧,希望用这个来滋养京剧,从而培育京剧市场。这个过程需要两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未来,李胜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她希望能真正改善曲艺工作者的命运,“戏曲演员的工资都非常低,但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在坚持着。外面诱惑多大啊,那点微薄的收入怎么来养家,我希望能在日后带着青年团的演员们多多地去演出,去赚钱。”作为今日青年团的名誉团长,李胜素的回答朴实、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