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耀的画风严谨 力求创新
陈福耀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参与组织和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型系列丛书”之一———《艺术大师三人行》,书中所纳的三位大师有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以及现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编审、艺委会顾问沈鹏。而大师“三人行”中,还有一位是与我们相知多年,曾任羊城晚报社美术主任编辑的陈福耀。
兴趣广泛喜于钻研
与“远在天边”的艺术家群体相比,陈福耀这位曾任羊城晚报社美术主任编辑的艺术家,可以称得上“就在身边”,擅长国画山水、人物、书法、连环画的他,兴趣广泛,喜于钻研,更曾从事家具和室内设计。出于他手的画作、书法更在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大型美展中,频获各种奖项。如油画作品《渔港春潮》入选“广东省第一届美展”,出版有《中学美术教材》、《小交通海生》、《西江潮》、《陈福耀作品选》等著作。爱好广泛的陈福耀在任美编期间即充分显示了其艺术才能,在画作实践中善于识别、消化、吸收传统精华。从前任美编到而今,陈福耀始终保持着一份喜乐与豁达,从容与淡定。
英俊少年与严谨画风
“优美、宁静、安详、质朴”是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陈永锵对陈福耀绘画语言的描述。无独有偶,原广东画院副院长汤集祥在形容陈福耀时,也特地指出了其画风严谨、细致。相比起沉静、安详的画作气息,年轻时非常英俊的陈福耀曾遇到过“靓丽”的外貌条件带来的“误解”。人们一度以为年轻英俊的人是吊儿郎当的,但陈福耀用他的认真、细致、扎实的基础推翻了上述“偏见”———画风严谨,是大家对他公认的评价。
[page]
陈福耀作品
与徐悲鸿作品相遇
热衷用艺术表达怀念与憧憬的画家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力与绘画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情怀。与“严谨”一词的一丝不苟不同,这一次陈福耀身上的形容词多了一份柔情:南方水乡情怀、乡音、泥土芬芳的画卷……都是对其作品的评价。如今陈福耀的画作已经被广为流传,东南亚、日本、美国、台湾、香港,到处都是他的痕迹。但他的柔情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感知,这次作为《艺术大师三人行》“三人”之一,与一份画册和一位大师有着密切关系。
陈福耀谦虚地称,被称为“大师”,是因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代书画家大型文献画《和谐盛世画中国》中,他的作品“紧邻”一代大师徐悲鸿。人们认为陈福耀继承了岭南画派的创意风格,尤其是创作中的意境、技巧。
画作宽宏具整体感
整体感,可谓是对陈福耀画作的又一统一评价。不论是山水画、田园风光、人物还是书法作品,陈福耀在用墨浓淡、行笔快慢、落笔轻重、气意的贯通断续上都有着严密的整体考虑。他会简明扼要又不是随意地将客观对象转换为主观意象的真实。尤其在画面的层次、景深布置上,整体性的考虑赋予了他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他会创作前景细致刻画亮、中景整体追求深、远景代表空间浅的整体构图,将亮、深、浅集于画作之中,也会用宽银幕式构图来表现开阔舒坦的场面。他画的树丛常交错相叠,引人驻足。
[page]
陈福耀作品
主题寻找意蕴
力求创新,是陈福耀作为一代艺术家所具有的品质。他曾运用破布、纸卷压按、转动、逆顺拖带和滚动方式在技术上寻求不同的机理效果,赋予作品别样生命力,也力求在主题的创作上寻找丰富的意蕴,尤其是双关语的创意。
他说:“作品《放》,即是双关的典型。”在视觉上,表现一个农民在湖里放鸭子的情景,但实际背后深刻的内涵,则喻为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而《回归》在视觉上直接表现为,一个少数民族姑娘在回家途中聚精会神读一本香港回归法的书。实际内涵则反映着民族之间的关爱,人们关心香港回归,国家大事。这幅作品被收录在武汉书画院出版的《华夏艺林———九七香港回归书画精英专辑》中。
“书”出神韵
在艺术、设计方面涉猎颇广的陈福耀在羊城晚报社任美编期间,较多地接触到书法和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并因此对书写产生了兴趣。更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陈福耀对书法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研习。在他看来,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的魅力,除要有中华文化内涵外,个体字形、章法中的内在因素也很重要,这些因素依附于字形、章法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力”“气”“韵”。
他说:“一个字、一幅书法作品没有‘力’、‘气’、‘韵’就失去了灵气,不会给人眼前一亮。更不会吸引观众,读者观后留步深思、研究和百看不厌之魅力。”为此,他在书写实践中在“力”“气”“韵”上寻找其内在关联的东西。下笔有“力”,凝“气”,字不要满足于似、稳,还要求险和奇,即似与不似之间。陈福耀对于书法的追求,正是“形内在有韵,韵依附于形。”因为有形无韵的书法作品,不会流传千古。(谢哲、张筱姝)
- 上一篇: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擂响建院70周年100场演出锣鼓
- 下一篇:靳之林:我的心在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