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详解川剧与川剧变脸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外来的各声腔戏班原本都是各自演出,后来,由于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在四川各地的会馆,每年在演出本省来的戏曲时,为了同时看到别的好戏,因此也请其它声腔的戏班同台演出。这种同台演出,不但满足了观众的要求,并促使了几种声腔戏班的艺人有了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再加上清朝末年,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新建起一批较为正规的剧场(当时叫"茶园"、"戏园")之后,高、昆、胡、弹、灯等剧种的班社,纷纷从农村涌入大城市进行联合经营与同台演出,从而更增多和增强了各剧种班社间的艺术交流,他们为了生活及其艺术的发展而积极地互教互学,大胆吸收不同剧种的剧目和演唱的方法、技巧,并作试验性的演出,等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川剧的剧目十分丰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经四川省川剧院和川剧艺术研究所搜集的剧目有约近两千出之多。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1955年到1957年间,成渝两市川剧界,对所搜集的剧目进行鉴定演出,演出的传统剧四百个。这些剧目中除"荆、刘、拜、杀"?以外,属于高腔系统的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的音乐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这是去农村演出的轻便乐队。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优美动人。

川剧舞台上所以能出现众多富有的艺术形象,还与它的行当划分较细有关。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川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不同,艺众的师承关系不同,大约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了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武生、武丑,有"曹大王"的赞称)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河道(即流行地区)分为川西派、资阳河派、川北派、川东派等四派。川剧不仅行当多,流派多,而且精彩的特技多。如《水漫金山》中的白娘子和小青的"托举",《打红岩》肖方的藏刀,《治中山》中乐羊子的几次变脸等。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装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用"抹脸"。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便采用的"吹脸"。《活捉子都》中的吹脸,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拭豹眼黑烟子在双眉间一抹而成。如《问病逼宫》中的杨广拭豹眼,用以表示其凶残狠毒。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田汉在40年代初看了《情探》后说:"四川戏关于变脸之类具有特长,不知何故。"柳倩也说:"'变脸'的问题,是川剧中特有的技艺,它的骤然变化,促使见者改观,'变脸'是感情的象征,许多的脸谱已经有它显著的典型的特质,说明人物的忠奸邪正,而'变脸'更帮助了个性的强调与感情(变)化的发展过程,这是四川戏的优点。加之演员能于观众不注意间改变他的脸像,也是一种惊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