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排京剧《圣母院》和昆剧《血手记》
上海京剧院的京剧《王子复仇记》,在这两三年间,五进欧洲,创下国内一台京剧大戏在短时间内赴国外演出的新纪录。以西方观众所熟知的名著故事为载体,用京剧手段准确外化,这样的剧目极易打动西方观众,为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民族文化找到了新的方式。《王子复仇记》的成功,让上海京昆艺术中心尝到了甜头。这些天,根据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的京剧《圣母院》和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昆剧《血手记》,正在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昆剧团的排练场里紧张排练。下月,这两出都是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京昆大戏,将在逸夫舞台联袂亮相。《王子复仇记》获得启示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一度只占全球总量的0.3%,中国的文化贸易逆差缺口还在逐步增大,京剧《王子复仇记》的出现,则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事实上,在京剧《王子复仇记》之前,国内京剧院团也经常赴海外演出,但摆脱不了以武戏为主的模式,几乎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3000年的中国题材。京剧所表现的内容多半不为外国人所熟悉,因此较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而《哈姆雷特》则不同。京剧《王子复仇记》首度出国,便是“哈姆雷特”的故乡丹麦。对于每年都举办“哈姆雷特戏剧节”的丹麦人来说,莎翁笔下的故事、乃至台词他们早已烂熟于心。“舞台上有令人惊奇的造型、服饰、音乐、歌舞,甚至杂技……不过,最令人惊奇的还是京剧音乐,它如此精确,总是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丹麦观众评价此剧“京剧艺术,通过外国人熟悉的故事载体,轻松地传达到了他们的身上”。
《王子复仇记》在丹麦连演4场,场场爆满。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地接到欧洲演出商的邀请。去德国,赴荷兰,进法国,入西班牙,短短三年间,“王子”五赴欧洲。当京剧遭遇莎士比亚所产生的巨大“艺术化学反应”,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圣母院》圆一个梅派梦
梨园界一直有则逸闻: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弟子言慧珠说,你很适合扮演《巴黎圣母院》里的艾斯米拉达。十年浩劫,言慧珠未能排演《巴黎圣母院》。用梅派演绎艾斯米拉达,成了梅派弟子们的一桩夙愿。
在梅派青衣史依弘的积极推动下,青年编剧冯钢将《巴黎圣母院》改成了京剧《圣母院》,只是雨果笔下的艾斯米拉达变成了京剧中的艾雅,史依弘当然出演这一女主角,而伽西莫多则成了京剧中的丑奴,由花脸新秀董洪松饰演。史依弘说:“排演《圣母院》,不是为了去拿什么奖,而只是希望排演一出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都喜欢看的京剧好戏。”
京剧《圣母院》的故事被置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原著中的宗教色彩被尽可能模糊了。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单跃进透露说,《圣母院》的音乐,会出现类似《好汉歌》一样的“补缸调”等音乐元素,但不会太出格。即使有些是比较新颖的音乐,但细听其实还是京剧的西皮、二黄、南梆子。
《血手记》青年演员担纲
昆剧《血手记》是1987年创排的作品。当年,上海昆剧团的名角计镇华、张静娴等排演了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血手记》。该剧不但将莎剧合理的中国化、本土化,同时保持了昆剧艺术的鲜明个性。1987年,《血手记》出访英国、瑞典、丹麦,参加了第41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贝尔法斯戏剧节”,都引起很大的轰动。
在上海昆剧团建团30周年之际,上昆决定重排此剧,推出上昆的尖子人才???优秀花脸演员吴双。吴双嗓音高亢、台风大度,在2007全国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中曾获得“十佳优秀青年演员”称号。当年的《血手记》,老生名家计镇华曾在老生表演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净行表演的元素,所以上昆领导决定,不妨由净行应工的吴双来接演此戏,但在唱腔、表演上,则根据吴双的特色进行重新调整。
新版《血手记》对剧本稍作剪裁压缩,将全剧的演出时间从原先的2小时40分钟控制在2小时15分钟左右。张军、余彬、袁国良等优秀青年演员也将与吴双共同担纲新版《血手记》的主演。“青年演员演绎国外名剧”,上昆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