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吴江:普及是京剧发展的基础

由于连日劳乏,登上飞机我就想一觉睡到北京。谁知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演出时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似地不断在脑海里浮现。初春时的露天操场,5000多名教职员工席地而坐,头顶骄阳,在3个多小时的演出中,画着脸谱的小旗在笑声、掌声、叫好声中不停地舞动。我的心就像掉进了沸腾的海洋,始终激动不已。台上的演员每唱一段,虽然没有字幕,身边总会有人低声随着唱和。5000人合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使我感到心在震颤。

我真难把眼前人们对京剧的热情景况和“不景气”的“社会共识”联系起来。实践证明:不是现代的青年学生们不喜爱京剧艺术,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做好了普及工作。

为部级领导干部开京剧讲座

几年前,我这个中国京剧第一院的掌门人,在舶来艺术和流行文化的时尚氛围挤压下,真是内外交困,进退无门。似乎感到民族文化和京剧艺术的“天地末日”即将临近。没想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图书馆突然叫我为部级领导干部做一次讲座。当时我心里真有一种捞到一根救命稻草的预感。这一课,怎么讲?讲什么?深了,浅了,都觉得不合适。最后还是“撒手闭眼”决定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座和表演相结合,介绍点儿京剧的“ABC”吧。结果却大出所料,很受欢迎。我讲演的光盘竟然还有不少人来要,加印了好几次。弄得我也如坠云里雾中,不知道是我讲的有点儿意思呢,还是我带的那帮“角儿”唱得招人喜欢。反正我觉得这是一条能够引起社会关注京剧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也许还能走出“盘陀路”呢!

“赔本赚吆喝”我们也要做

最初开展“京剧进校园”是“不强求,谁愿意去谁去。反正没收入。”可剧院一声动员,张建国团长带着他的小青年们便进农大,走南开,折子戏带讲座,惹得学生喜形于色。邓敏团长则带着她的新创剧目《图兰朵公主》和获大奖的原班人马,卸去包装,一桌二椅,也开进了广院、师大等十几个高校,引得师生们“今夜无人入睡”。于魁智团长更是独出心裁,带着胜素、海燕等“梅花”走进了台湾的学校和幼稚园,边唱边教,弄得老少不亦乐乎。各团进校园演出虽然分文未取,看起来好像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使不少青年学生不再听说京剧就摇头了。

不知是由于中央安排部长、省长们都听了京剧文化讲座的原因,还是我们搞普及的执著精神“感动了上帝”。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决定,联合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谁料好事多磨,大幕未拉,“非典”先到。好在京剧人苦惯了,我院的“京剧进校园”没收入也坚持了好多年。我相信“没有受累的不是”,只有“舍得”的普及,才能培育出热爱京剧的观众群体。

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联合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终于启动了。普及京剧终于有了专项资金。中国京剧院一团、二团率先走进了成都、武汉、合肥的16所高校。无论是在二三百学生的梯形教室,还是在千把人的学校礼堂,或是在能容纳三四千教职工的体育馆,每次演讲和演出,都会赢得意想不到的热烈欢迎。记得有一次,在一所重点大学的新校区,当我们乘坐的车开进校园时,高音喇叭里播送着“老鼠爱大米”的歌声,学校正在举办学生文化节,没人顾得上接待我们。演出开始时面对着一半以上的空坐椅,我带着一种酸涩的心情上台演讲,在心中默默地告诫自己,“观众是一个一个争取来的”。也不知道是“哀兵必胜”,还是演员们那天特别卖力气,到演讲演出结束时礼堂里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连两侧与后面都站满了学生。谢幕时我听着那长达十几分钟的掌声,看着演员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学生们围着要求签字合影的情景,眼睛湿润了。一个原来只想应酬一下就离去的学校领导,握着我的手表示歉意地反复说“真是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不管他原来是怎样预料的,反正我心中自信:只要我们自己努力,京剧艺术在中华大地上是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文化偏见而萎缩消亡的!

“接触了就会产生感情”

在我的心中认准了,不是今天的人不爱京剧,是他们没接触,不了解,不熟悉京剧。我相信“接触了就会产生感情”。我院把普及工作列入5年发展战略纲要的三大工程之中。几年来从学校到工矿,从军营到社区,从剧场到票房,从城市到乡村,从北京到台湾,从东京到首尔,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国家歌剧院,我们用各种方式普及宣传京剧文化,用有声有色的演讲结合美视美听的表演赢得了许多京剧的陌生人。

中国京剧院八楼的小剧场,在暑期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先看戏曲服饰展,再看演员化装,请叔叔们为自己勾一回孙悟空的花脸,听一听京剧文化讲座,再看戏时就坐得住,看得懂,有兴趣了。甚至有个小学生看过几次演出后,在自己过生日时竟包专场,请全班同学来一块欣赏京剧艺术。

普及京剧的工作,不但使我们扩大了观众群,培育了演出市场,增加了演员的实践机会,促进了创作和继承的业务建设工作,而且锻炼了一批演员的演讲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真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我们吃到了普及京剧的甜头,这一步还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相信,只要对中华文化不带偏见的人,尤其是华人,无论他是否居住在中国,在接触、了解、熟悉京剧后,他都会喜爱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

作者简历吴江,国家一级编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曾任北京戏曲学校常务副校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副局长。主要作品有京剧《管仲拜相》、《八珍汤》、《仇女传》、《忠烈千秋》、《泸水彝山》、《图兰朵公主》、《文成公主》及京剧电视艺术片《一捧雪》等十几个京剧剧本。200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后,在新剧目创作,优秀传统剧目的恢复整理,挖掘、培养京剧人才,剧团经营管理,培育京剧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主持策划、制作了京剧《女驸马》、《瘦马御史》、《张协状元》、《乌纱记》、现代京剧《江姐》、《油灯灯开花》、新编大型京剧《兵圣孙武》、《泸水彝山》、《图兰朵公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