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观众主动走进剧场

要观众自己买票走进剧场,观众的人数是衡量演出市场是否景气的标准。从多样化的角度看,观众要先看一些简单、明快的表演再慢慢上升到欣赏复杂的演出,这都需要一个过程。那怎样培育市场?作为苏州文广局,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政府为老百姓每年举办一些大型的晚会。比如国际民间艺术节,电影节开幕、闭幕式等;另外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名家大型活动。比如张学友演唱会。在大众化消费这一块,去年,演出管理处拓展了一些戏剧、歌舞剧演出,以及餐馆、宾馆、酒吧的办餐演出;第三个层次是,业余团体对农村的演出,也是非常活跃的,在去年的文艺调演中,我市名列全省第一,获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一个铜奖。我们通过营造苏州城市的文化氛围,逐步培养苏州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从整体市场讲,这几年苏州整个消费群体的购票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2001年,文广局刚合并时,只要有演出活动,总归有朋友来要票。现在市场化运作后,这个概念淡化了。以前不管什么样的大型活动,都要政府部门出来协调。后来,我们向市政府打了一个申请: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报告,并且公安、城管等部门还到上海学习,回来后,凡是市场运作的按照市场规律办,交通城管等部门各负其责,没有再要政府出来协调。

从销售系统本身运作上,票务这一块也在成熟,要掌握好出票的先后,把公司培育成市场主体。从消费群体讲,我们请演艺协会服务,向上海学习,开始宁可废掉两场也不打折。市场是靠培育的。现在市场化运作服务有高有低。高的,如去年上演的《雷雨》《红与白》;低的,以适合老百姓口味的,价格偏下的剧种,来引导消费市场,引导观众。市场化运作可以拿企业垫底,但从经营程序上要逐步成熟,为企业搭平台不要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过去是政府包票务,现在是中介公司办票务。消费市场要适合百姓能力的,高档的不能太多,主要以平民大众消费,以戏曲为主。这次梅花奖到企业基层演出,就受到百姓欢迎。实现演艺协会联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苏州演艺市场潜力很大,文化素质很高,好的东西消费者还是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