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谈谈京剧人物上场的音乐

唱上:剧中人处于一种随意状态时的上场,有别于端庄、肃穆,有气势等的打上。普通有以下几种。一、散板上:锣经如下1.扭丝:如“起解”、“玉堂春”等剧。由于是主要人物,又是第一次上可以常把“扭丝”打上一两节收住起“丝鞭”上场再起“扭丝”开唱。(或用大锣双键“风点头”开唱)2.“快扭丝”:如谭派“大保国”杨波第一次上场。“骂曹”弥衡上唱“适才与贼一席话”。3.“撞金钟”:如“二进宫”徐延昭,杨波上唱“探罢皇陵进昭阳”。“捉放曹”曹操陈宫上唱“八月秋风桂花香”。4.“小锣扭丝”:用在“清官册”寇准唱“辞别夫人跨金镫”后起“小锣扭丝”到投宿。这个点子现早已绝迹舞台,而用“撞金钟”代之。

二、摇板及流水,快板唱上的锣经:1.“小锣抽头”:如“坐宫”公主上唱“芍药开……”。因为是主要人物且为第一次上场,故将“抽头”切住用单鼓键子打上,上后再起“抽头”开唱。(或用“凤点头”)2.快长?(大锣):如“别姬”、虞姬上场唱“自从我随大王……”。“起解”苏三唱“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两个都用一个锣经,但板速不同。一为摇板,一为流水主要由鼓师来控制尺寸以适合演员的需要。3.“望家乡”:如“大保国”徐延昭的上场。4.大锣抽头(又名“滚头子”,“七字锣”):多用在二黄摇板的开唱,如“大保国”徐延昭“望家乡”上场切住改“大锣抽头”起唱“徐延昭出朝房”。

三、上板唱上1.成套唱腔的锣经:如“托兆”杨令公唱倒板(用“倒板头”锣经),然后“一?锣”打上,接“帽子头”唱“回龙”,再转“慢长?”起“二黄快三眼”。这类成套唱腔上场亦称“倒,碰?原”。2.慢板,原板唱上:(1)用“慢长?”锣经:如“回荆州”洞房孙尚香唱“昔日梁鸿配孟光”。“状元媒”柴郡主唱的“自那日……”。(2)用夺头(大、小锣均可用)锣经:如“望江亭”谭记儿第一场上唱“独守空帏”。有时也可加上一句倒板再用“夺头”如“凤还巢”程雪娥唱倒板“日前领了严亲命”,再接夺头开唱上。(3)单起过门,在过门里面上,如二进宫李艳妃唱“自那日与徐杨……”。“醉酒”杨贵妃唱“海岛冰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