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以文寄砚:古来为趣

清高凤翰刻铭虫蛀砚

清高凤翰刻铭天鹅砚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集艺术、美观、实用于一体,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汉唐以降,重以文取仕,故文武官员多能诗善赋,常以诗文铭于砚石,述壮志,刻警句,书古诗;更有书画篆刻艺术家,多怀藏砚之好,少则藏十几方、上百方,多者达上千方,再经精雕细刻后,便愈加价值连城。以文寄砚,古来为趣也。济南市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姜守迁(1897—1982),原名姜春年、姜寿倩,后改为姜守迁,山东省平度县人。他年轻时就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收藏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一生藏品颇丰,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斯珍馆”,自号“斯珍馆翁”。此名取自东坡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余有砚癖,因以斯珍颜吾庐。”姜守迁先生嗜砚成癖,多时曾达百余方,为收藏到更精之砚,他常采取出售三五方换取一方的方式,因此他收藏的砚台都是精品。

上世纪50年代,济南山水沟一带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从日用杂货到图书文物,一应俱全。姜守迁经常赶山水沟集,选购了不少文物,而最多的就是砚台。济南市博物馆现收藏的“高凤翰刻铭天鹅砚”和“高凤翰刻铭虫蛀砚”就是姜守迁先生捐献的,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高凤翰刻铭天鹅砚,清代,长20.3厘米、宽13.1厘米、厚2.2厘米,重842克。此砚随形端石,砚面依石雕琢似天鹅状,边刻羽纹,鹅腹用作墨池,生动形象;砚侧刻阴文收藏印记:“胶东姜氏斯珍馆珍藏王仲武刻”;砚背有高凤翰行楷刻铭:“铁岭翁旧藏是品古意足珍,翰于雍正十一年以文字知招入苏松抚署之东院题此以志感遇。”钤印:“西亭”、“凤”、“翰”。其“铁岭翁”即指高其倬。天鹅砚原为高其倬旧藏,雍正十一年赠高凤翰。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一作西亭,号南村,晚年号南阜老人。雍正五年中举,官至泰州巡盐分司,久寓江苏扬州一带,为官清廉。其书法、绘画、篆刻、诗文均造诣很高,世有“扬州八怪不抵胶州一高”之说。高凤翰好藏砚,达千余方,并有《砚史》、《南阜山人全集》等面世。清代著名诗人高其倬,字章之,号美沼、种筠,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他是指头画创始人高其佩的堂弟。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别号较多,铁岭人,出生于江西建昌署中,成长在官宦之家,先世自山东高密迁铁岭(今辽宁铁岭)。

清代前期,画坛兴起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即用指头代替毛笔作画,称为“指画”。指画相传在唐代已经产生,但这种萌芽画种在以后未获较大发展,直至清康熙年间,画家高其佩才将指头画趋于完善,人物、山水、花卉、鸟兽都能表现,故画史称:“以指为画,始于高铁岭使君韦之。”高其倬为其堂兄高其佩的指头画填写的题画诗,都是卓有见识的“画评”。“天鹅砚”在高氏晚年遭散失,几经流传,1951年被姜守迁先生发现并收购。高凤翰铭虫蛀端砚,清代,长18.75厘米、宽13.95厘米、高3.75厘米。此砚长方形,紫色,端石,石质细腻,砚面平素微凹,砚背有高氏52岁阴文隶书刻铭:“真砚不坏此砚寔有,我愧东坡而无真手。雍正甲寅高凤翰铭于海(微博)陵鹾署。”砚缘有山东王仲武手刻阳文印记“胶东姜氏斯珍馆藏”和阴文印记“友石翁”。此砚系高凤翰旧藏,后被陈介祺所有。通体无人工雕琢痕迹,其裂隙、剥蚀、残洞处均为自然形成,因残洞处状如虫蛀,故谓之“虫蛀砚”。在高凤翰的千余方藏砚中,虫蛀砚享有“第一”之美誉,但高氏晚年此砚散失,归属潍坊大收藏家陈介祺,后由姜守迁先生购买。姜守迁先生不但藏砚颇丰,且注重古砚研究。他认为:笔墨易损,纸不易存,独有砚石可千古流传。我们可以从收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这两方珍贵的砚台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与情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