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正宗重庆土家族阳戏有什么历史?土家族阳戏的表演

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桃坡村是“阳戏”的发源地,如今在这里仍能看到正宗的“阳戏”。

阳戏最早始于殷商时期,算起来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土家族的先民为驱鬼逐疫举行一种祭祀仪式,叫傩祭。阳戏从傩祭中汲取了营养并逐渐形成为一个剧种。戏里的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又称为“木脸戏”和“鬼脸壳戏”。

桃坡村阳戏班子有16人,戏班的主事是年过八旬的冉隆章,戏坛就设在他家的宽大堂屋里。戏坛上供奉着关云长的木脸面具,旁边放着皇生、丞相、老生、小生等几十张不同角色的衣物,还有正神、凶神、牛头马面等木脸面具,均由当地木匠就地取材雕刻而成,一般用柳木、白杨木制作。在面具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做工精致,表情夸张,有的善良,有的威武,有的凶悍,有的怪异,有的眼球突出,有的呲牙咧嘴,有的眉毛上扬,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敬畏。

图为桃坡村阳戏班子部分成员。

每逢寨子的村民婚丧嫁娶,村民们就要请戏班子到家里唱上一场阳戏。在不同场合,戏班唱不同的曲牌和唱词。祝寿时唱《大孝戏》,生小孩唱《子孙戏》,春节唱《耍戏》。到了正月,戏班还要在主事家的堂屋,从正月初二唱到正月十五,尤其是春节那几天,村寨的山民会络绎不绝地提着香烛钱纸和好酒好肉到主事家,给关老爷拜年许愿。过了三五月或一年半载,村民许的愿兑现了,就会把戏班子再请到家中唱上3天,这就是“还愿”。

唱阳戏时,戏班要先进屋开坛,迎接关夫子进屋,把关老爷的木面具供奉在堂屋正上方。服侍关夫子的人必须是寨子里的壮年男子。在服侍关夫子前,该男子要净手,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3碗饭、3杯酒、3双筷子放在关老爷面具前。唱戏的时候,掌坛师头戴观音玉佛冠,身穿法衣,下围罗裙,左肩搭排带,右背插神鞭,左手拿牛角,右手执师刀迎神作法,其舞蹈显示出一种粗犷和豪放。

阳戏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早先叫扬花柳,经艺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净丑末齐全的地方剧种。阳戏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庭戏、悲剧,生活气息浓。近年来,有日本学者对桃坡阳戏班子进行考察,认为桃坡的面具阳戏与日本的神道在说、唱、跳方面极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