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有哪些名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书法,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古老悠久而生机勃勃。只有含蓄隽永、机敏睿智的炎黄子孙,才能将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演绎的如此风姿俊秀。

中国传世法书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

1.《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2.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3.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4.苏轼《黄州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 墨迹素笺本, 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中华第一楷书)

欧阳询传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碑刻为主,其行书墨迹却极为希少,不易见到。笔者这里所选他的一幅行书《仲尼梦奠帖》卷,是现传世下来的欧书惟一真迹,十分珍贵。

6.怀素《自叙帖》 (中华第一草书)

《自叙帖》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被认为是怀素晚年代表作的草书,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作者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7.米芾《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8.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北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无能,但在艺术成就,尤其是书画上造诣极深,堪称历代帝王第一。其瘦金体可称天下一绝。 《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盛行最久的一种字书,用以教授学童,是读书识字的启蒙读物。

9.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的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