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全景中国【内蒙古台】戈壁深处探秘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文化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生活着一支独特的群体——蒙古族穆斯林。这支居住在戈壁深处的神秘群体从何而来?又有什么样的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近内蒙古戈壁深处,探秘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文化。

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西花园街的“稍都民族用品商行”,店主莫日雅女士正在接待顾客。莫日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就在这个小店里,她常年制作、销售蒙古族伊斯兰服装服饰,她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7月初,受蒙古国穆斯林联邦社团邀请,莫日雅同当地另外5名蒙古族穆斯林群众代表阿拉善盟伊斯兰教协会,走出国门参加蒙古国草原那达慕、蒙古国穆斯林联邦社团成立25周年庆典、蒙古国乌拉盖省清真寺90周年庆典活动,进行国际宗教文化交流。

据了解,世界上蒙古族穆斯林主要生活在我国和蒙古国,我国的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分布在阿左旗东北部和相邻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还有新疆库尔勒地区。多年来,阿左旗有关部门对蒙古族穆斯林识别为蒙古族,户籍登记为蒙古族,宗教信仰没有登记。为了让外界了解这一独特群体,阿左旗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至6月,开展了民族分布情况及宗教信仰调查工作。

据了解,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蒙古族穆斯林相聚在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和平嘎查的阿日苏墓地,集体请阿訇为已故的亲人祈祷诵经、宰羊炖肉、和面炸油香、做开斋饭、在别格太清真寺做主嘛、用蒙语讲“卧尔兹”。

阿拉善蒙古族穆斯林除参加伊斯兰教的活动外,还参加祭敖包、长调比赛、草原那达慕等活动。在集会、节庆期间,他们唱响独有的“科泊尔长调”,这种长调成为这一部族的识别标志。

几百年来,阿拉善蒙古族穆斯林居住地区人烟稀少,他们基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近亲结婚比较突出。近半个纪以来,民族间通婚不再有以前那么严格的限制,穆斯林群体中逐渐有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融入。一个家庭里有蒙、汉、回等多民族成员的家庭越来越多,娶进的媳妇和招赘的女婿也都入乡随俗,入教承宗,不仅壮大了族群,也继承和丰富了蒙古族穆斯林的文化,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是原籍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族较为集中居住的地方,他们与和硕特、土尔扈特部落和其它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记者走进阿拉善右旗,近距离了解蒙古族喀尔喀人。2015年7月10号,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举办了一场喀尔喀长调民歌比赛,参赛者有2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12岁,他们几乎都是当地牧民,绝大多数是原籍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还有一位汉族群众参加比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地方的喀尔喀长调民歌大多已经失传,而在阿拉善右旗却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喀尔喀又被称为哈尔哈。阿拉善右旗蒙古族中学历史教师那生巴图是喀尔喀人后裔,今年60岁了。他出于爱好,对我国北方民族历史颇有研究:“哈尔哈蒙古人,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就这么个来的,1932年来的就是大批哈尔哈蒙古人。”

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娜布琪是喀尔喀蒙古族的后裔,到她这一辈,已经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居住了第四代。娜布琪:“我是哈尔哈蒙古族。1902年到1905年期间,我的太爷爷从外蒙古游牧过来,他有几千个羊,还有骆驼,五畜都有,特别那种富裕的一个人家。好多的亲戚,还有雇下那些人,都一起搬过来的。我的爷爷弟兄姊妹14个,我爸爸他们弟兄是10个。现在我爸爸的亲亲的几个姐姐就在外蒙古呢,在乌兰巴特尔呢,我现在老爹老妈去了乌兰巴特尔,有半个月了,就在他姐姐跟前。我奶奶的妈妈爸爸是1920年左右,从外蒙古游牧过来的,呆了那么个一年多两年,把3个姑娘嫁给这儿他又返回去了。我妈妈是1930年左右从外蒙古走出来的,走到新疆、青海游牧了十几年,1949年到阿右旗。”

据那生巴图老师介绍,自从清朝晚期开始,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政权更叠、战乱频繁、民族冲突、自然灾害、疾病流行、土匪抢杀、商人欺诈等等因素,部分喀尔喀人从蒙古国陆续向我国迁移、游牧,进入我国以后又不停地迁移游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悲残艰辛的历史。成百成千的人或被兵匪杀戮,或被疾病折磨致死,听起来十分残痛、惊险和辛酸。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喀尔喀蒙古人的的生活才算基本安定。特别是到1952年,西北地区残余土匪被全部消灭以后,才真正安定下来,如今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和相邻的甘肃省平山湖民族乡,是喀尔喀蒙古族后裔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有的定居在我区其它地方和青海、新疆等地。目前阿右旗的喀尔喀蒙古人多数在放牧,有些在旗里或外出担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也有的在灵活打工。娜布琪:“我姊妹弟兄5个,我爸爸七几年就开始当嘎查达,我妈妈就放上一群羊,把我们弟兄姊妹们抓大,全让上学,都国家干部职工,都有工资,生活特别好。”

阿拉善的喀尔喀蒙古人与当地蒙古族和硕特人、土尔扈特人和汉族人一起和睦相处,并且将他们从远古开始沉淀的部族文化延续至今。娜布琪:“哈尔哈蒙古族从那个地方游牧来的时候就把文化带来了,一直就传承下去了,比如我们的长调,我们的婚礼呀,那个规矩特别多,现在也是,都传承下来了。我们也现在特别重视民族的民俗文化的挖掘呀、遗产的保护呀,一代一代就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