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基诺族:尊奉诸葛亮的民族

基诺族概述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往东行,纵贯着一架连绵七十公里的攸乐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关于基诺族的来源,没有文字记载。基诺族人尊奉诸葛亮。传说基诺族是三国孔明南征部队的一部份,因当时途中贪睡而被遗弃在攸乐,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基诺族被认为就是那些被遗弃士兵的后裔,所以他们一直被称为“攸乐”。当然这只是传说;但却可说明他们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基诺族人口为约1.8万人。使用基诺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过去基诺族与外界隔绝,生产力低下,直到上个世纪五十掉换之产仍处在刀耕火种、刻竹记事、以物易物和祭鬼治病的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和各兄弟民族大力支持下,很快摆动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于1979年经过民族识别,由国务院批准公布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我国认定的第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如今,基诺族自己的干部、大学生、医生、商人和农业科技人员都已成长起来了。

基诺族民间传统体育

基诺族是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民族,逢年过节文体活动必不可少。特别是民间的体育活动,多是就地取材,随时都能进行独具特点的体育活动,如:打鸡毛球、扔石头、翻竹竿、顶竹竿、扭竹竿、打陀螺、打泥弹弓、跳大鼓、踢牛尿泡球、爬树等。

打鸡毛球:在基诺族男女青年中间最为常见的一项运动。由于过去基诺族没有文字,以送鸡毛和木炭来代替信件,传说鸡毛球就是由这种象征性发展而成。制做鸡毛球的鸡毛是选用家鸡身上最好的羽毛插入油布包着的木炭中,然后再紧紧用绳子捆上,做成一种类似鸡毛毽子的形态;但基诺族打鸡毛球不是用脚踢,而是用手打,而且打的形式多样,有两人对打,有已婚、未婚青年对打,有分家族对打,有村头与村尾对打。

比赛时在场地划一条中线,一方打过去,另一方必须打过来,苦味打还中线,则为输球。(这项运动有现代体育进行“羽毛球”比赛十分相似。)

扔石头:基诺族扔石头是一个抛物比赛,在扔时扔石头的人必须站在大树下的树根上,然后把石头往上扔,如果扔出去的石头能超过树冠为胜。一般是两人相比,也可集体互比。过去的习惯是输方要拿出草烟、槟榔客。基诺族就是通过这项活动锻炼臂力和腰腹力。

翻竹竿:是基诺族民间特有的练体力、练技巧体育项目。在进行这项活动之前要先选一根长约2.5米的的竹竿,直立在地上,并由一人扶住,演赛者侧身双手握住竹竿的下端,并侧身不停的向一个方向转体,比谁转得最快,翻转次数最多,而上身距地面最近,在比赛时扶竿者要密切配合,有的还要互相交替翻竿。是基诺族年节中助兴的体育娱乐活动。有的地区多由小伙子翻竿,而由小姑娘扶竿。这项活动与现代舞蹈训练的翻转十分相似。

跳大鼓:基诺族以大鼓出名,一般鼓身高一米,用圆木挖空蒙上牛皮制成。鼓面直径约0.5米,支在木架上,用木槌击打。传说古代人间洪水漫涎,基诺族的祖先麦哩、麦妹就因为藏揣于大鼓中才得以幸免遇难,基诺族繁衍发展成为现在的基诺族。为纪念祖先,每到年节、造房,或二月鲜花成型的季节,村村寨都要跳大鼓,以表示怀念与庆贺。

跳大鼓虽然是一种演奏活动;但收于鼓大,不仅演奏需要力气,一边演奏一边跳舞,更需要好的体质。所以基诺族跳大鼓是最能显示基诺族男子汉体魄的一项活动。

泥弹弓:基诺族民间的一种传统弹射活动。弹弓的样式与其他民族的弹弓大同小异,弓是用竹片制成,弦则是用动物的筋或竹筋,弹丸使用胶泥制作晾干,在生产劳动时可以手弹弓驱赶离群的牛羊,也可驱赶偷吃庄稼的野鸟。农闲时可以用弹弓打树上的野果。只有在节假日里进行弹弓比赛,比赛时一般分跪、立两种姿势,技艺高超者甚至能打中远处的腊炷和燃着的香头。

基诺族民间吉祥物

在传说中基诺族大豉在洪灾中救了基诺族的祖先,而且基诺族大鼓又是基诺村寨的标志,所以基诺族都认为大鼓是本民族的吉祥物。

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平时将其供放在卓巴和卓生(地位仅次于卓巴的另一长老)家里,任何人均不得随意触摸、敲击。只有卓巴宣布过年时和过年跳大鼓舞时,以及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能敲击。

制作太阳鼓是每一个寨子极为重大的活动,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是选好一棵树,并择吉日杀鸡祭神砍树。砍树必须在晚上进行,不能让女人和动物看见。凿好的鼓身要放置在寨子里专设的草棚里,在天将破晓时蒙鼓面。蒙鼓前先杀鸡祭鼓,鼓面蒙好后再次举行祭鼓仪式,欢跳大鼓舞。随后人们一路歌舞欢腾,将太阳鼓抬到卓巴或卓生家供奉。

基诺族传统节日

特懋克"基诺语的意思是过新年,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特"是打,"懋"是大,"克"是敲的意思,即大的盛会。

节日时间为阳历2月6日至8日,此日期由村寨的长老"卓巴"、"卓生"主持民族长老开会按基诺族“太阳历"法确定。会议地点一般要定在寨子中心的公房内,基诺语称"发社"召开。节日期间一切活动都围绕最神圣的器乐-大鼓举行,也称"大鼓舞”。男人们敲起大鼓、芒锣,旁边有一群妇女载歌载舞,有的弹三弦、打山羊、跳三跺脚,还有赶走贫穷与灾难的驱鬼舞,他们在锣鼓的"呼呼"声中翩翩起舞,节日气氛异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