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东周时期的建筑特色

《礼记·礼运》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最初人们常以天然的窟窖或简单累柴木以成圈巢作为居住之用,这样的寝宿方法一则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二则是生产力和基础手工业的落后所造成的。

随着原始生产制度被逐渐出现的封建手工业所改变,社会的各部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制陶工艺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以陶土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出现使得先秦社会出现了更为专业的建筑方法和建筑材料,新的建筑也随之出现。东周列国纷争,各国都普遍进行了变法与改革,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西周时期等级观念不断被僭越,专门管理建筑的官职也随之出现,这都是加快社会建筑发展的关键,对秦汉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东周时期的建筑发展

东周是一个社会动乱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取得霸主地位也不断的发展自己本封地内的文化和手工业技术,相较于以前,诸侯王和贵族们更注重自己的居所建筑,这也使得士大夫阶层纷纷法效。东周时期庞大的宫殿建筑从单体独立变成集群发展,据文献记载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正所谓“高宫室,美台榭”。

对于建筑来说坚固是最为重要的,东周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也让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原始的自然崇拜也不断的上升为信仰之中,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这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加剧和提升,这两方面被从制陶工艺中转化而来的砖瓦结构完美的融合,大量出现的青瓦、板瓦开始随着度量衡规格和样式等级的管理。手工业的不断发展让半圆的瓦当也开始出现全圆和更精美的花纹,功能性砖瓦的出现更是让大型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的功能性的砖瓦结构部件,板瓦、筒瓦在整个建筑中起到坚固的作用,另外在半圆形的瓦当上,出现了新的装饰纹理,龙纹、隼鸟以及更加繁复的花纹成为瓦当上的新作。战国后期专门制成的栏杆砖、排水砖,栏杆砖的烧制更加的复杂,而且把美观和坚固应用于一身。为了建筑可以更加的高大恢弘,单体的建筑规模也变得更大,空心砖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进行烧制,可以说战国时期的技术是奠定砖瓦部件在秦汉时期走向鼎盛并影响后世的关键。

二、东周时期砖瓦制造的创新

这一时代的砖瓦制作工艺升级主要在两方面:

首先,脱胎于陶器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地进行专业革新。在传统的制陶生产中逐渐摸索出了专门砖石烧制的工序和技艺,并出现了陶土砖和瓷土砖。两种瓦砖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这些特性取决于它们在制作中的烧制特效,陶土砖是以天然优质黏土、陶土为主要原材料,石英、长石等为骨料,在800度左右的高温环境下,高温烧制,它具有很好的吸水效果同时在-45°左右高寒情况下不会出现冻裂,所以它非常适合作为城郭和建筑的外墙以及地面砖的形式出现。

而瓷土砖所需要的烧制温度更高,与瓷器相同在高温之中也会出现釉变和瓷化,这样的瓦砖会拥有更明亮的表面,同时烧制出的纹理不宜变形,与陶器相比它的吸水效果不强,所以更多的可以应用到建筑的装饰部件以及排水系统中。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让秦汉时期的砖瓦装饰和功能性更加的完善,才能不断的出现更大更精美的建筑群和单体结构。

其次,处于建筑的基本要求,人们从开洞类巢住所只能满足基本的停憩,逐渐出现对坚固、美观、抗灾、卫生、持久等多方面的更多需求,砖瓦我们经常把两项部件结合在一起称呼,但是砖与瓦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却不相同。瓦是建筑功能中出现较早的一个部件,在很多发掘中可以看出,瓦在一些等级高的建筑中取代了茅草作为屋顶出现,这样不仅仅是可以起到基本的防腐稳定建筑的需求,也起到了一定的美观效果。

而砖的出现相对较晚于瓦,砖对于建筑来说承重和坚固的效果泥墙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出现之时多以铺地,附着于墙壁为主。随着单体建筑的不断增高、墙体的次序减薄、根据礼制典籍等级中窗门的规定,对建筑的外墙要求越来越高,砖开始替代泥木质墙体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三、东周时期瓦当图案的艺术分类

东周圆形瓦当的出现让装饰变得更具变化纹理疏朗丰富,同时也出现很多模印花纹图案,模印使瓦当制造的效率大为提高,这是瓦当艺术发展的技术基础。东周列国的瓦当图案虽然形态不同、异彩纷呈,但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动物纹,二是植物纹,三是图案纹。

占比例最大的是动物纹,动物纹瓦当的种类有饕餮纹、兽面纹、鹿纹、虎纹、豹纹、獾纹、兽纹、蛇纹、蛙纹、蜥蜴纹、鱼纹、凤纹、鹤纹、雁纹、蟾蜍纹等。这反映了当世的动物崇拜,在这一时期,动物既是人类的生活资料(肉食来源),又是人们的生产资料(劳动工具),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对动物的观察也最为仔细。

东周瓦当上的动物纹一般均为侧面或俯视的图案,用抽象的艺术造型集中表现该种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如秦文化的鹿纹瓦当,秦人爱鹿、秦地多鹿,今天常用的成语“指鹿为马”、“逐鹿中原”皆来源于秦文化中的“鹿”。陕西宝鸡雍城遗址出土许多鹿纹瓦当,鹿纹图案都有着发达夸张的双角,长度几及身躯之半。奔跑者气宇轩昂,头高高昂起,脖胫长而有力,前后肢细瘦修长作奔驰状,是其机灵善跑的写照。比较有特色的是战国晚期秦国出现了怪兽图案瓦当,这些灵异神兽的形象不断得到完善,在西汉产生了“四神兽纹”瓦当。

植物纹瓦当的含义与动物纹相似,也是世人对植物的崇拜。主要流行于齐国,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大量的的齐瓦当,齐文化瓦当树木纹一直是其母题,左右两侧有双兽纹、箭头、乳丁、卷云、三角等纹饰。对树木的刻画,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的艺术手法,使树木纹造型更加凝练,结构更加疏简,突显出一种浓厚的装饰美感。

而图案瓦当则以燕国为代表,燕文化承袭传统西周文化而来,周初封燕之后的燕文化,既不是周文化的简单传播,也不是商文化的直接嬗递,而是当时社会统治集团在兼并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并相互交融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姬燕文化,所以燕文化瓦当仍然盛行一些西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变形夔纹。

值得注意的是,燕国图案瓦当的造型分割和比例搭配设计逐渐影响到其他国家,尤其是战国晚期至秦代产生、流行的几何对称云纹、文字瓦当皆深受其影响。今已确认秦代文字瓦当有蕲年宫当、羽阳千岁等,当面有界格分割,且文字并非正常写法,一般做环形、拉长状,均匀不满当面,既可以释读为文字,也可以作为一种抽象的、优美的图案来观赏,后来西汉承袭这种文字瓦当的布局纹样,又将文字瓦当推向顶峰,开创了另一个瓦当纹样艺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