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瓯绣的传承现状如何

瓯绣,又称“画帘”,亦名“温绣”。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齐名。

1979年,温州匝绣厂职工用彩色丝线100多种,针法20多种,绣成高1米、宽4米巨幅绣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图》,造型生动,堪称瓯绣代表作。在香港展出时,观众踊跃。在这幅长2米、宽1米的巨幅作品中,四季花卉同时开放,“十二金钗”集于一图,画面上十六个人物的脸型、发髻、首饰、神态各不雷同。绣面绚丽多彩、光彩夺目。

魏敬先的《白石老人》素描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人像发绣《孙中山》、《张大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千年中国文物展。

1998年一幅长3.5米、宽1.4米的巨型瓯绣精品《鹤鹿同春》,再次轰动海内外。这幅作品汇集了瓯绣所有的传统技法,采用了100多种绣线颜色,是历史上第一件汇集人物、花鸟、山水、走兽为一体的瓯绣作品。

由温州瓯绣艺术研究所的四位工艺大师集体创作的瓯绣作品《群鹰翔集》在选线用针上别出心裁,瓯绣高超的技法从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继承发展了瓯绣的传统精湛技艺。

《锦羽迎春》获得2001年西博会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展金奖。作者林媞(女),1959年出生,温州市人。民间艺术大师。主要作品有《春风舞彩》、《御风行》等。

这些瓯绣精品无不取材于古而适之于今,集传统技法之大成而加以创新,充分显示了瓯绣的包容性、创新性,说明瓯绣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艺品种。瓯绣以构图精巧,绣法严谨,运针纤巧,色彩鲜明而着称。不少佳作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多次参展国际艺术博览会。2001年瓯绣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

传承意义

瓯绣作为温州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之一,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深入挖掘它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学价值等方面的文化价值,使其更具有产业化的文化蕴涵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瓯绣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工厂(产业)化的阶段,由于其它原因,仅有少数人在从事瓯绣生产和销售,在市场经济中,靠个人单薄的力量是形不成强大的生产、消费市场。

为瓯绣产业的发展创造氛围和环境,加以引导,提供保障,特别是从产业的发展、体制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搭建推动瓯绣发展的产业、体制和人才三大基础平台,进一步发挥瓯绣的历史和工艺优势,壮大瓯绣产业,打造瓯绣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