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拉》作品内容简介
《戈拉》是泰戈尔编写的一本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此本小说围绕主人公戈拉展开,通过描写戈拉由一个激进的爱国主义青年到发现自己不是印度种族的人而做出的自我改变,反映了作者对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的激进主义人士的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主人公戈拉是一个狂热的爱国青年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只要有人对印度稍加批评,都会气得受不了,一听见有人嘲笑自己的同胞,他便激动得要咆哮起来。
他本来倾向于比较开放、现代的梵教,可是自从看到西方传教士批评正统印度教,就变成了忠实的印度教信徒。戈拉做出了一系列过激的,和自己内心情感对立的行动。
为了表明自己维护种姓制度,他复旧地在额头上黏上了自己种姓的印记(他家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为了保持自己的印度教徒的纯洁性,他甚至不惜伤害自己母亲的感情,拒绝和母亲一起吃饭,因为给她做饭的侍女是基督徒;为了维护印度教的传统,他还决心要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友谊,因为,他爱的姑娘是梵教社团的成员,而他最亲密的朋友和信梵教的姑娘结婚了。
可是,就在准备接受古老的印度教涤罪礼,变成苦行者,即最纯粹、最彻底的婆罗门时,戈拉得知自己根本不是印度人,而是爱尔兰人的后裔。他的父亲,是被起义的印度士兵杀死的;他的亲生母亲为他的印度养母所救,生下他后也死了。
他根本不是婆罗门,不属于任何印度种姓,因此也根本没资格当印度教的教徒。他以自己为表率,所做的一切维护印度教传统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他以前为坚守原则所做的牺牲,比如牺牲亲情、友情、爱情,都变为人为的负担,甚至是误入歧途。发现自己真实身份以后,戈拉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和真实倾向,先前存在于他内心的种种矛盾,也迎刃而解。
他同时感受到了超乎种族、文化等方面的真理,也因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偏激思想,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之后,他有种自由的感觉,这使他得以轻装上阵,在一个新的起点,真正去实现印度的民族解放大业。
创作背景
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以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反映了印度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梵教徒和新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以及印度近代先进人物摸索民族解放道路的艰苦历程。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镇压了一八五七年的印度民族起义之后,巩固了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但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的阶级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成长。
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日趋尖锐,被压榨得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地自发起义,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处已形成,其中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灾难,于是民族解放的要求愈来愈强烈。
在他们当中,思想化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改革印度教,吸收欧洲文化,争取较大的政治权利。参加这一派活动的有梵社。但到了六十年代,这个团体的部分教徒,过多地吸收了基督教的观点,轻视本国文化。
一八六五年它分裂为两派,一派是印度梵社,一派是元始梵社。泰戈尔在《戈拉》里没有涉及元始梵社的活动,提到的是印度梵社,并且恰如其分地批判了它轻视本国文化的缺点。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代表知识分子另一种思潮的是新印度敎。
这一派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但他们认为要恢复民族自尊心就得严格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甚至是腐朽的传统。
- 上一篇:泰戈尔作品的创作特色
- 下一篇: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