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维斯教堂简介

维斯教堂位于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距慕尼黑西南约70千米。它兴建于1746年10月,于1754年竣工。该教堂结构简洁,布局合理,具有古朴典雅的气质。维斯教堂的装饰协调,空间宽广,主要包括宽25米、长29米的椭圆形身廊和一个长方形大厅。维斯教堂是德国阿尔卑斯地区唯一的人类遗产。

简介

维斯教堂,意为“维斯受鞭打的救世主朝圣教堂”,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泰因加登镇维斯区,于1746年至1754年由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JohannBaptistZimmermann,1680年1月3日—1758年3月2日)和多米尼库斯·齐默尔曼(DominikusZimmermann,1685年6月30日—1766年11月16日)兄弟设计建造,他们都是德国洛可可风格的画家和建筑师。

维斯教堂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洛可可设计,因相传教堂内的救世主像曾落泪而成为圣地,是一座雄伟的朝圣教堂,其室内装潢相当出色,198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5年至1991年花费了1060万马克进行整修。现在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来到这里。

历史

维斯教堂(修建于1746年至1754年间)座落在风景秀美的阿尔卑斯山谷中,这是出自建筑师多米尼克斯·齐默尔曼的作品,是巴伐利亚人洛可可风格的优秀代表作,整个作品充满了活力、欢快,色彩丰富。

维斯教堂中供奉的是一尊受鞭打的救世主雕像,由帕特尔·马格努斯·施特劳布和卢卡斯·施魏格尔兄弟于1730年在上巴伐利亚的施泰因加登修道院雕刻完成。

传说1738年6月14日,维斯的一位名叫玛丽亚·洛吕(MariaLory)的女农民在救世主雕像的眼睛中看到了几滴眼泪,消息传开以后,很快引来了礼拜和朝圣的人潮,人们蜂拥前往一睹传说中流泪的救世主雕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维斯建造起了一座小型的礼拜堂,它就是维斯教堂的前身。

1745年至1754年,齐默尔曼兄弟在AbtMarinusII.Mayer的带领下建造了现在这座洛可可风格的维斯教堂,圣坛上的画作是由慕尼黑的宫廷画师巴尔塔萨·奥古斯特·阿尔布雷希特(BalthasarAugustAlbrecht)创作的。

四位西方世界伟大神学家希尔尼玛斯(Hieronymus)、安波罗修、圣奥古斯丁和额我略一世的雕像,是蒂罗尔画家安东·施图尔姆(AntonSturm)的成熟期作品;教堂的管风琴造于1957年。

随着巴伐利亚地区政教分离的开始,19世纪初维斯教堂曾被下令准备拍卖和拆除掉,被当地的农民抢救了下来,也使得朝圣能够继续。1983年维斯教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5年至1991年进行整修。

文化

教堂内经常性地举宗教音乐会。5月1日是维斯每年朝圣的开始,而每年的6月14日和接下来的星期日则是“耶稣的眼泪”节,以纪念救世主雕像落泪奇迹的发生和维斯圣地的建立。

设计师

白色的维斯教堂座落在风景秀美的阿尔卑斯山谷中。这是出自建筑师多米尼克斯·齐默尔曼的作品,是具有巴伐利亚人特色的洛可可式的优秀代表作,整个作品充满了活力、欢快,色彩丰富。在德国的维斯有100多个教堂和圣坛(祈祷祭拜的地方),而且从巴伐利亚北部到施泰尔马克(奥地利东南部一州)最南端,迄今为止已发现有1500多个类似这样的地方。

维斯教堂是多米尼克斯(1685-1766)的杰作,在他的手下出现了大批其所在时代的一流的艺术家,约翰恩和安东尼便是其中的两位;多米尼克斯还是将巴伐利亚洛可可式建筑风格(流行于18世纪,特点是纤巧、浮华)发展到顶峰的无可争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