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忠谱》的主要内容
《清忠谱》是清代李玉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
该剧写明朝末年东林党反对魏忠贤等阉党残暴统治的斗争,魏忠贤把持朝政,横行独断,一方面拉拢官僚政客认作义子,使他们到处建立“生祠”和神像,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放纵党徒迫害人民,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怖。东林党人魏廓团、周顺昌愤慨不平,指责时政,结果被捕下狱。苏州市民颜佩韦等五人,基于义愤,聚众请愿,捣毁西察院,最后都被处死:周顺昌等东林党人也被刑而死。至崇祯当朝,重新起用东林党人,才击败魏党,使正气得以伸张。
该剧集中地揭露了当时魏党特务政治的罪恶。他们用各种恶毒的刑法残害人民,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作者未直接写魏忠贤,但写了他指挥下的气焰嚣张的政客,烘托出魏忠贤的残酷和罪恶。
《清忠谱》是李玉晚年的代表作,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内容简介
该剧反映了明天启六年苏州发生的一场市民和东林党人共同反对阉党残暴统治的政治斗争。东林党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他们清廉、正直,主张改革吏治,反对阉党魏忠贤专权。剧本是从主要人物,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对国事的慨叹中开始的。这时熹宗当朝,权奸蔽日。随剧情展开,作者展示了刚贞之士文震孟因弹劾魏忠贤受严旨罢斥,周顺昌惹恼了魏党而被魏家走卒告密,半夜被捉。周顺昌受尽锦衣卫种种酷刑,却不屈不挠,大骂魏忠贤,最后被秘密处死。苏州市民为救周顺昌,揭竿而起,市民首领严佩韦挺身而出,视死如归。至思宗即位,阉党倒台,苏州市民又从四面八方赶来拆除魏祠,以魏的头像祭祀周、颜等五人。
创作背景
据祁佳彪《远山堂曲品》记载,清代之前,写周顺昌狱案的剧本就有《清凉扇》《不丈夫》《冤记》《孤忠记》等。但留存下来的只有《清忠谱》《磨忠记》《喜春来》三种。李玉对前人所作传奇似乎并不满意,所以创作了《清忠谱》。
该剧付刻前,苏州作家群中的毕魏、叶时章和朱素臣帮助编订,吴伟业为之作序。
人物介绍
周顺昌
周顺昌的形象是人民理想中的清官和忠臣,他为奸党所不容,削职回里,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事的关心.所以当他听说阉党的种种罪行时,便愤怒得“槌胸岸帻”。当魏大中被捕过吴时,他前去诀别,主动把女儿许给魏家,还对押解的校尉说:“你同去就说与魏阉狗知道,我周顺昌不是怕死的人。”当魏忠贤的爪牙庆贺其,七利落成时,他走到祠堂痛骂一番。这都说明了他是不怕权势,不惜牺牲的人。果然,他终于被奸党逮捕,下了刑狱。虽遭酷刑。却毫不屈服。公堂受审时,他不肯下跪,并且踢翻案桌,痛击审他的两个奸党。最后被害死于狱中。
颜佩韦
颜佩韦是领导群众斗争的人民领袖。他光明磊落,敢作敢为,重义气,有见识,藐视官府,粗豪而天真。他“生平任侠。意气粗豪,闪烁同光,不受尘埃半点;淋漓血性,颇知忠义几分”。他“年年花酒阖间城,不爱身躯不爱名。说到人间无义事,槌胸裂皆骂荆卿”(《书闹》)。他和周文元、马杰、沈扬、杨念如等五人都是”一生落拓,半世粗豪,不读诗书,自守着孩提真性;略知礼义,偏厌那学究斯文”的市井人物。
后世影响
《清忠谱》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市民斗争,真实地再现出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让市井小民成为正义的象征,肯定他们的历史地位,使他们成为戏剧的重要人物,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剧本成功地刻画了周顺昌清正刚直,坚强不屈的性格,更为难得的是还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位义士的英雄形象。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作敢当,作品充分肯定了这些市井细民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表现了新题材、新人物、新主题,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忠谱》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有影响。《清忠谱》问世后曾被改编为京剧《五人义》,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
- 上一篇:文物雪糕的原型是什么
- 下一篇:《半泽直树2》是根据什么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