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如何赏析陆机的《文赋》

《文赋》论创作立意,并从思想、语辞两方面,说明写作的乐趣,又论述文体多样性的成因,分析十种文种特征,论作文时注意处理的四个问题,说明创作的艰难,最后论艺术灵感及文章的作用。

在早期,经史是不分家的,换而言之,魏晋南北朝之前是没有所谓纯文学的说法,就算是诗经,也要挂上“言志”来表示道德教化。有关於纯文学之中的形式注重、审美观念等等艺术特徵,在此之前,是不被受重视的,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启了文学在历史上的独立地位,但从“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来看,曹丕的角度是停留在杂文学的范畴。

之后,陆机《文赋》从审美的观点、技巧上的要求,承袭了曹丕的文体分类,而有所改良,并且影响了刘勰的《文心雕龙》这本批评专书,建立起完整的文学批评系统。就这一点来看,陆机的《文赋》实在是具有著承先启後的地位。

第一点,注重形式要求。陆机在内容上强调以意位主,同时在创作上强调以形式来表现内容,内容的要求虽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创文写作,也应该同时注意到修辞技巧、音韵结构,不可以等闲视之。他对文章形式上的要求,从“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可以得知他对修辞的看法是主张唯美精致;再从“暨音声之叠代,若五色之相宣”来看,可以得知他主张写作必须赋予作品节奏、音乐。

这些主张分别影响到了後世元嘉文学以及齐梁宫体的发展。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人类存在的栖身之所。而语言在某个意义程度上就是内容的表现,在文赋裏,陆机就认为言辞并非单纯地只是义的附庸,而是“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这类互相影响的。陆机理论裏,形式是建构在内容这一个基础上,除了美之外,内容也必须要真实,也就是情感的投入,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皆是注重言与情要相呼应,情溢於辞或者辞不达意都是有其弊病的。情感则是创作的基本要素,有了情感,才有更充实的内容,这也是陆机在一开始所要表达的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点,深入观察,博览群书,培养高尚的情志。这是著重在创作过程中的预备阶段,“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能够仔细观察周遭的环境,有所领悟,从生活中的经验撷取智慧;在许多书籍之中,吸取前人的经验,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避免“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学者刘宗敏的《试论陆机的文赋》说,“一切创作的泉源皆来自生活,作者的生活体验愈深刻,愈丰富,文思愈是如泉涌。”阅读和生活都是写作的重要因素,在文赋裏面也可以看得出,它其中包含的指导意义是从总结各家创作经验以及自己的感想所形成的。

第三点,注重原创性以及创造力,反对抄袭。这同时也涉及到了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阶段。“虽杼轴於予怀,怵佗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陆机强调创新,然而在创作上却多模拟之作,学者张文生在《论陆机的文赋》裏面提出他自己的看法,“作者的理论和创作上的不平衡并不足为怪”、“文学原理从理论上的认识到创作中的贯彻常有一段距离”等理由来解释,但用这一个角度去看待,总觉得说服力不够。

不管是那个地方、时代的文学或者艺术,都会有一个创作上共通的特徵,就是“从模仿到创作”。就如同一个学习西洋画的学生,老师入门的课程,就是先叫学生模仿各个名画家的代表作。创作与模仿看似茅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现象,另一个学者富华在他《略论陆机文赋的文章章法论》裏,有个很准确的说法,“模拟是合理的和必要的,是初学者的前提,成熟者必备的技能,因此陆机认为,不继承先贤哲人的思想文采就谈不上创新。”

模仿虽然是一个入门的基础,但若是一味地模仿便了无新意,在“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之馀,也要小心地、适当地裁剪体材,尽量避免落入俗套,或者形成辞不达意的情况,必须撷取自铸,古意中求取新意。

第四点,文体的选择。从早期曹丕《典论论文》裏面的四体八类,这也是中国文体分类的开始,陆机基於这一个理论扩张,分文体为十类,并说明各类的性质。“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一种文体的名称约定俗成後,则该体必然会有该体的特性所在,所以一个作家对於一种文体的特徵是否能够掌握住,便成了批评与写作的原则。

“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够达变识次,灵感也就源源不绝。王梦鸥对於这十类的分法曾说,“这种种关系文辞气分的构造,其实都是一般对於诗的要求。”这是从整体来说,若严格地分析,所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才是属於诗的审美领域,这种唯美主张,对南北朝的文学当然免不了会发生一定的影响。

从《文赋》本文来看,它的主旨在於讨论种种有关於文学创作的问题,首次把创作经验、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写进文学批评的议题,特别的是以赋论文,因为这些文学问题,尤其是具体的创作,必须容许有一定的空白以及模糊。

因此它将赋论两个文体结合使用,想必这是陆机有意将这一篇文章当成范本,以文释文,这一个举动,本身就代表著作者想要强调纯粹的、审美的文学,以及追求文学独立的思想。钱志熙《论文赋体制方法之创新及其历史成因》说,“作者以赋作论,将论的功用寄于赋的体制之内,只是增强了赋体的功能,所以多体最後仍然落实於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