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藏族服饰在明朝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央加强与西藏地方的联系,因此藏族服饰也影响颇多。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大量向藏区输送布帛、缎绸和纺织成品,使得藏族服饰蓬勃发展。同时藏戏的发展为藏歌族服饰注入新的血液。

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王朝设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今西藏、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的藏区,并常赏赐给藏区上层贵族以大量的锦帛、裀褥。而从藏区进贡的物品中看,氆氇、毛缨、足力麻、铁力麻等纺织物品占了贡物的大部分。说明当时藏区的纺织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纺织业正是服饰发展的基础。

为明代藏族服饰业发展提供的另一个优良条件是中原与西藏官方民间的大量的茶马贸易,为西藏输入了大量的布帛、缎绸和纺织成品,这些贸易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企及的。

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做衣服、床毯等,举行仪礼时也作为礼物赠人。氆氇是用羊毛家织的毛料,藏族人用它缝制衣裤和藏袍、藏帽、藏靴,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民族特性的穿着。氆氇实为手工织成的毛呢,也叫藏毛昵。氆氇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氆氇曾是西藏主要贡品,以扎朗、浪卡子、江孜、芒康等地产的最为著名。

氆氇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吐蕃时期的“拂庐”。明汤显祖《邯郸记·大捷》:“氆氇登台,绣帽猩蛮带,与中华斗将材。”又,《紫钗记·河西款檄》:“俺帽结朝霞,袍穿氆氇。”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褐毡》:“其氍毹、氆氇等名称,皆华夷各方语所命。”《西藏记·生育》:“女子则教识戥称,作买卖,纺毛线,织氆氇。”《红楼梦》第一〇五回:“氆氇三十卷。”

此外,明代西藏的藏戏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藏戏艺术密不可分的服饰艺术也自然迅速兴起。藏戏服饰除了历史上贵族们的日常服饰外,还发展出了另一类高度夸张的服饰以及大量的面具。并且这些服饰和面具都是严格按照戏剧角色的地位身份配置,并为其性格特征服务的。这类服饰艳丽、夸张,重在表现力与强烈的装饰效果,成功地将西藏服饰经过艺术处理后搬上了戏剧舞台,为西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同时又大大促进了西藏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发展。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这类服饰艳丽、夸张,重在表现力与强烈的装饰效果,成功地将西藏服饰经过艺术处理后搬上了戏剧舞台,为西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