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宗起源于哪里
成实宗即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教义,继而研习大小诸部,乃撰述成实论,批判有部理论,未久即震撼摩揭陀国,王誉称为‘像教大宗’。其后于印度之弘布情形不详。
发端
姚秦弘始十四年(412),鸠摩罗什汉译此论,并与门人僧睿等讲述之,昙影整理诸品,分立五聚,僧导制作成实论义疏,道亮则撰有成实论疏八卷。僧导涉迹南地,住于寿春东山寺(导公寺),大张讲席,讲述三论、成实。
又至建康讲述之,首开南方研习成实论之风。门人僧威、僧钟、僧音等皆善此论。同时,又有道猛奉敕住于建康兴皇寺讲之,或谓其亦属僧导系统,门人道慧、智欣先后敷演。
同时,慧隆(429~490)受刘宋明帝之请,在湘宫讲成实。玄畅在江陵作诃梨跋摩传一篇。智顺精通涅盘、成实。南齐永明七年(489),竟陵文宣王请僧柔、慧次在普弘寺讲成实,并撰‘抄成实论九卷’。周颙撰三宗论,阐明三宗对二谛之解释。
梁代渐兴僧柔、慧次之门人智藏、僧旻、法云等为梁代之三大法师。智藏撰有成实论大义记、成实论义疏,传法于僧绰,僧绰传法于警韶、慧恒、洪偃、慧勇等。警韶在杨都白马寺、慧恒在徐州中寺讲成实论数十遍,慧恒之门人智琳在丹阳仁孝道场亦讲此论。僧旻撰有成实论义疏若干卷,门人有慧韶、宝渊、道超、僧乔等,与法云之门人宝海皆善成实。
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1),袁昙允撰有成实论聚抄二十卷、慧琰撰有成实论玄义十七卷。洪偃于陈代天嘉五年(564)撰成实论疏数十卷。宝琼住杨都大彭城寺,讲成实数十遍,撰有玄义二十卷、文疏十六卷,门人有慧布、道庄等。
僧嵩亦为罗什门人,在彭城弘扬成实论,形成北方系统。门人有僧渊、昙度、道登、慧球等,昙度在北魏都城大同开讲席,徒众有千余人,并撰成实论大义疏八卷。慧嵩在徐州讲成实。北齐之道纪于成实亦颇有心得。
隋代兴旺
至隋代,解法师为宣讲此论之名师。慧隆(?~601)住彭城寺,讲成实数十遍。灵祐撰成实论抄五卷。智脱住长安日严寺,讲论数十遍,并奉炀帝之命撰成实论疏四十卷。慧影撰成实义章二十卷。道宗住慧日道场讲此论。另有神素、明彦、昙观、慧休等皆善成实。
唐代大发展
至唐代,有法泰、道庆、慧日、智琰等诸师。玄奘入竺之前,亦尝就赵州道深修习本论。高丽之慧慈、慧观,百济之慧聪、观勒等诸师,皆通成实、三论,百济之道藏撰有成论疏十六卷。于日本,因成实宗与三论宗同时传入,故此宗多附于三论宗而共习之,圣德太子尝就学于慧慈、慧聪、观勒等诸师,作三经疏,以成实论为法相之门。
毗昙宗列举组成假相之各种要素,如色法、心法等皆是实体,故称为说一切有部;俱舍宗以为诸法中,如无表色、不相应法、无为法三者,不为实体;成实宗则更进一步,以为色心二法结局亦空,将万有分为五位八十四法,此等诸法皆空,若能将此一苦的世界彻悟为空,从生死二者完全解脱,则可谓已臻修道之极致,是为灭谛。
成实论二○二品可归纳为发、苦、集、灭、道等五聚,其归结即在于灭谛。此一灭谛,人人本具,故称‘本有涅盘’;修得证验之时,则称‘始有涅盘’。本有、始有,其义虽异,然皆为一体。
在诃梨跋摩之世,有关五聚、四谛等之论说极为纷歧,故诃梨跋摩着成实论以评破各种异论。其所评破之异论,概括之,有:二世有无论、一切有无论、中阴有无论、四谛次第得一时得论、罗汉有退无退论、心心所相应不相应论、心性净不净论、过去业有无论、佛宝僧宝同别论、有我无我论等十种。
而其中,虽亦使用四谛、三界、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二十二根、十善业道等之名数,乃至三十七助菩提法、四果、二十七贤圣等之法相分别,然并非以此等名相之性相解说为主,而系于其上另加正反之论证,其后乃下判断。如解释‘四大’时,先举四大之假名说,次举四大之实有说,后证明实有说之谬误,如是立、破相对之后乃下判断。此一作法,与俱舍论等之组织大异其趣。
- 上一篇:仡佬族吃虫节是什么节日
- 下一篇:俱舍宗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