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长安城与大兴城有什么关系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这便是长安城。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刘龙与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隋大兴的总设计师宇文恺,他精心设计了大兴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隋炀帝继位后,陆续开凿南北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始筑外郭城部分城垣,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在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发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时期,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盛唐时通常情况下城墙内有五十万户籍人口,极盛时城内人口达到百万。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763年,唐代长安城被吐蕃占领15天。晚唐时黄巢攻入长安,在黄巢军和唐军的厮杀之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

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至此,有着总计306年历史的隋大兴城或唐长安城便宣告废弃。

大、中型州府城和县城的面积,一般分别相当于京、都城中的16坊、4坊和1坊的面积,而布局则大致相同,即在大体呈方形的城之每面正中各开一门,城内以十字街将全城分为四区,每区的坊数依州府县之等次而不同。在每大区中又设小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层层十字街巷的规划是隋唐时期城址布局的特点之一,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时期特有的城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