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是符合汉景帝意图的,晁错为何却是失败被杀的下场?
同样大力提倡"削藩",为何晁错却最终失败被杀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晁错失败是因为他锐意改革,大力提倡“削藩”导致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最终被叛军杀害了。而董仲舒好像在执政期间没什么重大的改革吧,董仲舒应该算是一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有那么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最后得以善终。晁错当时是处于汉景帝时期,其实削藩是符合汉景帝的意图的。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
董仲舒是武帝招贤下士来的,武帝心里决定要走什么道路,董仲舒的思想以德治国,独尊儒术,中央集权制和大一统的思想正迎合他,所以汉武帝高兴的接收了,并大力施行。董仲舒赶上了一位诚心诚意的决定皇帝,从利益上讲不冲突诸侯们的权力,再说到武帝时,诸侯国的权力也大大的减弱了,基本上地方已服从中央了。董仲舒的思想很快就贯通了,是抓住了时势。
晁错的死就是政治上的牺牲品,也是景帝在面对内外压力下的挡箭牌。一代政治家还未实现自己满腔为国的抱负,就被腰斩于热闹的街市中,令人无限唏嘘感慨,人生的无奈,朝廷的无情。早在文帝期,晁错就提出削藩令,当时文帝没有表态,到了景帝执政,认为可行。于是开始实行,诏书一下,立即招来吴楚七国的强烈抵制反对,进而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反叛。
晁错专心政治,失败在看到诸侯之患,提出削番不是时候(在景帝刚刚继位),而又没有平定“七国之乱”的本事,最后还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保命留守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