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东北亚霸主,三国之外第四国,魏蜀吴为什么都拿他没办法?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句话想必大家都是听出了茧子。但是一个乱世只有区区三个“鼎立之国”岂不单调。(图1魏蜀吴及辽东割据形势)

就在中原烽火连天之时,在偏远的东北一隅就存在这样一个割据政权,由于魏蜀吴三国在历史上太过耀眼,使得人们太容易忽视它。这个魏蜀吴之外的第四极就是——“辽东”,临瀛君今天讲辽东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是这个政权在当时的东北亚是真实不可动摇的霸主,而且不要因为它小就轻视它的实力,临瀛君这就列一个数据:当时辽东有70万人口,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刘备诸葛亮辛苦创建、经营的蜀国人口是90万!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它的体量堪堪与蜀国在一个数量级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我们印象中的“小国”为什么能从董卓时期一直存活到司马懿掌权时代了,竟能在乱世中存活五十年,那么这个辽东小霸有多牛呢?(图2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形势图)

辽东公孙氏政权在50多年里,前后经历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和公孙渊三代四位统治者。辽东政权的创建者是公孙度,辽东襄平人,可谓是少年得志,年纪不大就做了幽州刺史,当董卓专权时,公孙度已经做了四年的辽东太守,在同郡的徐荣的推荐下,董卓正式肯定了公孙度对辽东的控制。公孙度在稳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后把目光投向了辽东以外的东北地区。(图3公孙度的势力拓展形势图)

辽东郡的东边是玄菟郡和乐浪郡,东北是高句丽,北边为扶余部落,西边是被后来曹操击败的乌桓。先朝哪家下手呢,公孙度环视一周,把目光投向了高句丽。高句丽这个部族西汉时就已存在,一直在东北复杂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并且屡次侵犯汉朝边境,是一支实力不俗的潜在隐患。公孙度做了充分的准备,本打算血战一番,结果出手后连公孙度自己都没想到,竟然一战就打服了高句丽。有的时候人就是这么幸运。解决了高句丽后公孙度利用高句丽的力量解决了境内的山贼,至此,辽东郡境内可谓是彻底稳定了,屁股坐稳了野心也就收不住了,紧接着同年,也就是190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辽东公孙氏正式独起炉灶,做起来一路诸侯。

小小的辽东郡怎么能满足的了公孙度呢,接下来,公孙度出兵西向,征服了乌桓,随后玄菟郡、乐浪郡也被纳入了囊中。公孙度在朝鲜半岛中部设立了带方郡,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半岛南部的百济,使百济臣服。此后,整个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九州岛的邪马台国和扶余、乌桓、高句丽等东北亚势力皆臣服于辽东公孙氏。并且,公孙度遣柳毅越海攻取了山东青州东莱诸县,命之为营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黄海的通道。至此,辽东就不仅仅局限于辽东郡,而是成为了威震一方的东北亚霸主!在我们的印象中,辽东终究是个小地方,怎么会具备成为东北亚霸主的实力呢?临瀛君在文章的前面就已经提到了,辽东可是有比肩蜀国的70万人口!在中原烽火连天之时,大量的人口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相对稳定的辽东,公孙度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打下了这么一大份家业,公孙度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去世,由其子公孙康嗣位。公孙康才上位三年,有一位搅动九州的枭雄兴冲冲地杀向了北方,这位枭雄就是曹操。曹操征讨收留袁尚袁熙的乌桓,破之,屠柳城。乌桓的多位单于和袁尚、袁熙一看形势不妙纷纷逃到了公孙康这里,公孙康深谙于小国生存之道,深知这是个烫手山芋,出手也不含糊,直接把这些人一股脑砍了脑袋,诚心诚意地送给了曹操。曹操本身打败乌桓已属险胜,再者辽东也是块硬骨头,既然辽东态度这么谦逊,曹操也就放过了辽东,兴致昂扬地回师中原了。辽东避免了与中原的直接对抗,成功躲过了这一挑战。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公孙康卒,因为儿子们年龄都小,他的叔叔被众人推举为了辽东太守。公孙恭是个软弱无能之人,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长大后取而代之,掌控了辽东的统治权。

公孙渊这个人能力不俗,更主要的是野心大。但是此时的整个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魏蜀吴三家在中原鼎足而立,虽然都有心吞了对方,但是无奈彼此牵制,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各家都在都在不同的方向寻找突破点,以此来增强自身实力。

魏国的经营点是西域,蜀国则是加强对云南地区的控制,诸葛亮曾率军平定“南中”孟获的叛乱。吴国由于位居东南,乘海河之便,大力经略海外各国,交通范围达到了今天的台湾和东南亚。由于东北亚各国都臣服于辽东,使得吴国在东北亚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吴国在与魏国的斗争中认识到了辽东的战略地位,吴帝孙权多次派遣使者,跟辽东建立了盟友关系,从而利用辽东来牵制魏国。公孙渊此人野心极大,作为辽东的霸主,一直不甘心名义上对魏国的从属地位,现在又有吴国的支持,决意与魏国决裂,便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

这一次公孙渊玩大了,以前魏国之所以不对辽东下手,除了辽东自身的实力外,更重要的是魏国看在辽东谦逊不捣乱的面子上不愿意费力去讨伐它,但是现在公孙渊已然撕破了脸皮,魏国已经不能再对辽东坐视不理了,魏明帝命司马懿为主帅,派大军讨伐辽东, 公元238年,古城襄平(今辽阳市)遭遇的一场的惨烈战争,最终襄平城破,公孙氏及辽东政权覆没。(图4三国)

公孙氏可谓是“成也辽东,败也辽东”,公孙氏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辽东偏居一隅,使得它具备利用地缘优势的有利条件来抵消中原的强大能量,但正因如此,使得其无力向中原这个广阔的空间拓展,地缘的偏远却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尽管辽东在东北亚的众国中傲视各方,但终究与强大的中原板块不是一个数量级,只有放下身段,才有容身之地,只是,公孙渊被名利所迷惑,恐怕至死也没想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