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是初唐名臣 却为什么一生都谨慎小心!

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

李世民登基之后。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职位,兼任中书省。有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岑文本的文章在群臣中是最好的,随后,经过李靖推荐,岑文本升为中书舍人,不久,颜师古失官,众议后继无人,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遂封他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

网络配图

岑文本一生低调谨慎,他的位置十分特殊,他是专管朝廷机密的,这个位置十分容易遭到猜忌。也容易和群臣产生矛盾。但岑文本为人却十分谦虚和低调,尽力避免卷入贞观朝的皇储之争。

岑文本身居高位,又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是各方拉拢的对象。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后,许多名士都前往东宫兼职,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去太子府兼职,岑文本却谢绝了。他说“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过了本分,守此一职,犹惧不能胜任,岂能再添东宫的官职,以速遭时谤。臣请一心侍奉陛下,不愿再希望东宫的恩惠。”

岑文本一生小心谨慎,和其他贞观朝名臣如长孙无忌等人相比,岑文本相当低调,一是他确实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背景,二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每次升官他都不喜反忧。贞观十八年,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令,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他的母亲也问他是怎么回事。岑文本回答:“我无功于国家,又与皇帝非亲非故,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

[page]

应该说岑文本的低调是对的,他深刻理解朝廷内关系的复杂,对李世民的性格也有着深刻的理解。贞观年间的文臣武将关系复杂,几个皇子之间的皇位之争已经把几位大臣拉下水。李世民倒不怕这帮大臣造反,他是怕自己的臣子卷入皇位对朝局不利。

李世民重操守,他升任中书令后,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而岑文本却说:“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朝中很多大臣也劝他趁大权在握时多置办些田产,为子孙后代谋些福利。岑文本叹息着说:“我只是南方一平民,徒步人关,往日的希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罢了。而无汗马之劳,只因文墨致位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承受俸禄之重,使我恐惧已经很多了,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网络配图

岑文本谦虚谨慎、居安思危、低调做人的作风打动了太宗,李世民一直将岑文本当做臂膀,想把他留给下一代皇帝。

贞观年间,唐太宗征高句丽,岑文本负责在后勤事宜,所有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等事宜,全部委任于他。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出征之前,唐太宗对他的身体状况就感到很忧虑,认为岑文本能同自己一起去辽东,但是不一定能回来。

结果被李世民言中了,岑文本病死在幽州军中,病危时,李世民亲自前往探视,岑文本去世后,李世民追赠岑文本为侍中、广州都督,赐谥号宪,陪葬于昭陵。

中国古代官场有句话叫“树大招风”,像岑文本这种位高权重又掌握众多机密的大臣,一般都会谨小慎微。他们不但会遭到皇帝的警惕,也会遭到同僚的排挤和打压,而岑文本在朝中却少有政敌,也从未受到太宗的猜忌,其的为人之道和为官之道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