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正史揭秘:貂蝉靠那些手段让董卓臣服

在《三国演义》中,最为人们所闻乐道的,恐怕就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等章节。在这里,一个弱女子貂蝉,成了一个光彩出众的人物,她上承王司徒之命,下顾吕温侯之心,周旋于董卓的左右,终于挽江山于即倒,救汉室于将崩。弱女子貂蝉,凭什么能做到十八路诸侯都做不到的事情,把当时世界上最为心狠手辣的权势男董卓迷惑的陷身声色、丧失理智呢?

弱女子貂蝉具有天生的如花美貌,具备天才的曼妙歌舞。在《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出场就是:该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王允以亲女待之。说出了貂蝉的身世和经历。后来又通过于吕布饮酒相见,中间眉目传情,第一面就让吕布神态迷离。然后,又让貂蝉在董卓观看歌舞时中露脸,让他发出了“真神仙中人也”的赞叹,做足铺垫之后,这才顺理成章的亲自把貂蝉送到董卓的相府。至此,连环计的第一步才算完成。

网络配图

弱女子貂蝉具有以身报国的侠骨柔肠和藐视权势富贵的心胸肝胆。当王允夜间在家中的牡丹亭畔,看到貂蝉的长吁短叹时,怒喝“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却说: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紧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倘若有用我之处,万死不辞。王允端视良久,以杖击地,心中妙计油然而生,发出了“谁想汉朝天下却在你的手中啊”的慨叹。等到王允说出连环计后,貂蝉大义凛然的说: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于彼,我自有道理。一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胸怀,完全没有一般小女子的忸怩作态、情窦不开的情形。并且针对王允的担心:事若泄漏,我就要遭受灭门的灾祸啊;貂蝉义无反顾地说:大人无忧,我若不报以大义,甘愿死于万刀之下。这是多么铁骨铮铮的回答。正是有了视董卓、吕布之辈如入草芥,视龙潭虎穴如平地,完完全全的胸有成竹的自信,她委身于虎狼之人的身侧而游刃有余,从容面对,这是貂蝉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

[page]

弱女子貂蝉还具有有邀宠争魅的手段和非凡的用情功夫。却说貂蝉自入相府,吕布进府打探,侍候的人说:夜来太师和新人共寝,至今未起。吕布到后堂窥视,正在梳妆的貂蝉看到后,故意双眉紧蹙,做出忧愁不乐的情态,还用手帕频频擦拭眼泪;等到董卓吃饭,貂蝉不忘对吕布以半目传情,让吕布神魂飘荡,遭到董卓斥退。同时,又对董卓百般用意,万般温柔,以情迷惑:董卓偶染小病,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董卓心中极为高兴,无形中增加的董卓心中的分量。试想董卓征讨半生,贵为太师,身居庙堂之高,权势冲天;仅住处郿邬之内,新选民间少年美女800人充其内,貂蝉何以在这些人中间胜出呢?关键在于主动出击,曲意逢迎,借助二八佳人的特殊魅力,造成董卓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眷恋,真真正正让他被所谓的爱情迷雾扰乱双眼,迷离心智,丧失理智,为下一步离奸吕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凤仪亭和吕布相见,更是把目的说的明白无误:我在深闺之中,闻听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是当世一人的大英雄而已,谁料想反而受制于他人之制乎?这种话,除了貂蝉当时的身份,还有谁能第一次提出而不被吕布所反感和警惕呢?只有此时的貂蝉,能让吕布在心里接受而不觉得意外;真真直说的吕布羞惭满面,无地自容。自然,就造成了董卓吕布反目相向,矛盾冲突的不可弥补。后来谋士李儒建议董卓:貂蝉不过一个女子,吕布是你的心腹猛将,何不趁此机会把貂蝉许配吕布,吕布一定会感谢太师大恩,以死相报。董卓沉思良久,深以为是。他再与貂蝉商量时,貂蝉故作大惊,欲拔剑自尽:我已经跟定你这个贵人,再不能下赐家奴,宁死不受其辱。董卓极度膨胀的色心战胜了理智,武断的堵塞了自救的门路。又加上王允的指导和点拨,吕布这才最后下定决心,彻底和董卓反目决裂,最终上演了除掉董卓的精彩篇章。就连董卓离家赴死之前,向貂蝉告别,他说:我为天子,就封你为贵妃;貂蝉已经明知就里,还是假作欢喜拜谢。董卓真是中毒太深,直死不悟啊。

网络配图

貂蝉就是这样,用如花的外貌,天才的歌舞,机智的谈吐,更加曲意逢迎的手段,非同一般的用情功夫,甘心以身报主的心胸,成就了除暴安良的愿望。可是董卓死后,随着吕布的覆灭被杀,貂蝉也就埋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没有踪影。然而,貂蝉的智慧和美丽,还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有诗赞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不过,说得这么热闹,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么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正式的历史记载当中却是仅仅有个影子:在《三国志》、《后汉书》这些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貂蝉,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她信息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的全篇中连名姓都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连起码的容貌、身家、来历等没有显示,更是不要说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的关系了。正史中看不出她有如此传奇的手段,但是这并不妨碍貂蝉形象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虽无更多的过人之处,但却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乱年代,辗转于各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面对貂蝉的美貌,董卓更是称赏不已。当然,貂蝉的美貌已无须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更是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

[page]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却在史书中少之又少。鲁迅先生在所著的《小说旧闻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如此说来,竟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不过,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貂蝉其人,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在《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貂蝉的字眼,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貂蝉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的全篇中连名姓都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也没有交代容貌、身家、来历等信息,更是没有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

“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貂蝉其后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擒身亡。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娇,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网络配图

在民间,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存在着“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貂蝉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貂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总之,关于“貂蝉”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貂蝉”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貂蝉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