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断后有阴谋吗?清朝皇帝为什么慢慢变得子嗣单薄?
其实基本上王朝走到末期的时候子嗣不丰是通病,但是清朝皇帝子嗣单薄的问题实在太严重,到最后竟然断后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背后有什么人在算计吗?
有人研究发现,大清国皇帝接连断后,竟然与他们的婚姻习俗有关。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满洲皇族的婚姻习俗导致皇帝生育能力逐渐下降,直至清末连续三代皇帝的龙种繁衍嘎然而止。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习俗,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后妃论辈分是姑侄。
皇太极之子顺治与其父亲一样,也是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孙女,又嫁给顺治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顺治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宣统退位后娶的皇后婉容,本为皇室贝勒毓朗之外孙女。毓朗之父溥煦与溥仪是刚出五服的同宗兄弟(溥煦为清高宗长子定安亲王璜之玄孙)。[page]
女真(满族前身)初兴时期仅三万人,蒙古则有四十万铁骑。弱小的满族要实现扩张雄心,奉行满蒙联姻,不失为高明之举。金国大汗、大清国皇帝、王、贝勒等贵族娶蒙古女子为妻,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蒙古王子王孙,其间夹杂着严重的近亲婚配甚至乱伦婚配,如此相袭,亲上加亲,有的因姑侄同嫁一人,亲到了扯不清伦理的地步。满蒙联姻的结果,带来了灭亡明朝、入主中原的辉煌胜利,同时,近亲和乱伦婚配又伏下了满洲皇族毁灭的因子。
综观清代皇帝,总体上越到后来生育能力越差,所生子女早夭比例越高。
开国皇帝皇太极,享年五十一周岁,可查的有名分的后妃十五位,仅以此十五位后妃为计算依据,她们和皇太极生了十一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十一个儿子中长到十六虚岁以上的成人共七位,四个早夭;十四个女儿中十三位长到十六岁以上,只有一位十五岁死去,子女早夭的比例为20%。
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福临,患天花而死,终年二十四周岁还差一个月,他共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其中四个儿子早夭,六个女儿中超过十六岁的四人,但只有一个女儿出嫁,其余都在未出嫁前就夭折了,子女早夭比例为43%。
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玄烨,享年六十八周岁,据不完全统计,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其中长大成人,封有爵位的儿子十二人,长到十六虚岁以上的女儿八人,子女早夭折的比例为51%。[page]
接下来几位皇帝生育能力有所下降,但不算太弱。第四位皇帝雍正帝胤禛,享年五十六周岁,自称“清心寡欲,自幼性情不好声色。即位以后,宫人甚少。”据《清史稿》记载,他娶有后妃七人,共生了十个儿子、四个女儿。
第五位皇帝乾隆帝弘历,享年八十七周岁,生前册立的后、妃、嫔共三十一位,生有十七个儿子、十个女儿。
第六位皇帝嘉庆帝颙琰,享年五十九周岁,共有后、妃、嫔十四位,但只生了五个儿子、九个女儿。其中,长子只活了三个来月,未取名就死去;七个女儿未成年早殇,出嫁的皇三女和皇四女也很短命,分别于三十一岁和二十八岁时死去。儿女的早夭比例高达57%。
第七位皇帝道光帝旻宁,享年六十七周岁,有名分的后妃二十位,共生了九个儿子、十个女儿,第二、三子婴儿时就死了,十个女儿中只有五个女儿长大成人,其中最长寿的一位仅活到三十四虚岁,其他四位二十出头都相继夭折,子女早夭比例高达37%。而且,论医学条件,道光时代要比皇太极时代好得多,皇太极常带着妻子和儿女浴血征战,有时连性命都难保,根本谈不上优越的生育条件和医疗保健;道光帝旻宁则是拉开架势当皇帝的,后妃的生育保健与儿女的医疗条件绝对天下一流,但与先祖开国皇帝皇太极相比,所生子女数量要少得多,子女早夭比例则要高得多。
第八位皇帝咸丰帝奕詝,一生风流成性,有名分的后妃十九人,却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出生不久来不及取名就死了,女儿仅活到二十虚岁,幸存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治皇帝载淳十九周岁死去,身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他死亡年龄太早,没留下子嗣尚可理解,但光绪娶有一位皇后、两名妃子,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却未生育儿女,就难以交代了。
光绪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尤其与他宠爱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叶赫那拉氏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对她虽没兴趣,但也绝不是没有行夫妻之事。光绪帝的绝后可能与生理、心理都有一定的关系。光绪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心理受到严重摧残。加之受近亲婚配和祖辈乱伦婚配的影响,身体很差,头痛、痨症、脊骨痛等多种疾病缠身。尤其是长期所患的遗精病,是他丧失生育能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