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官的人在住房方面有哪些福利待遇?
中国今日的房价让不少在异乡城市打拼的人望尘莫及,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贵的离谱,有些人工作一辈子都没能在这里买一间房。其实我们有所不知,在古代,住房也是最让国家重视的问题,古代官员对于住房更是有着高标准,政府也制定和更改过很多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很多中低收入者仍然买不起房,而官员的住房,更是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的问题,那么古代是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的呢?
官员的住房名叫“官舍”。为了办公方便,官舍与官衙常常连在一起。白天在官衙办公,晚上回官舍住宿,年复一年,天天如此,理当如此在官员们看来,自己是“朝廷命官”,国家理当解决官员住房。
刘邦建立汉王室之后,官员住房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向全国发布了《同安辑令》。其中规定:凡是列侯这一级官员,都发给官印绶带,赐给宽大的住宅;俸禄两千石的武官,可以迁居首都长安,赐给差一点的住宅。这是给予开国功臣的住房待遇,同时也给一般官员解决住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员越来越多,官舍建设速度跟不上管员数量的增长,于是出现官多房子少的问题。官舍如此紧张,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大唐政府从改变衙舍建筑的格局入手,将办公的地方和居住之处分为两处,衙门原地不动,管员住宅建在外城。宋朝时期,朝廷在京都和各地州府,设有管理公房的专门机构。在京城开封做官没有私宅的,不论是谁包括那些高级官员,都要租房子住。
到了清代,官员在住房的方便算是很幸福的了,基本实行福利分房,制定有住房标准,由政府按照级别分配。如果官员住房超标,就要受到查处,一般也不允许搞豪华装修,有些官员就在住房问体上出了问题,甚至被送进了班房,住进了这样的“公房”而悔之晚矣。
这样看来,房子的问题从古自今不论放在那个朝代都让人非常地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