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皇帝请名将吃肉,却不给筷子,结果这一举动为将军招来杀身之祸

自古伴君如伴虎,所以能得善终的名将很少,郭子仪算一个。郭子仪之所以能得善终,完全在于他的政治头脑,如果不具备,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比如周亚夫

提起周亚夫,我们都很熟悉,他是汉代名将。关于其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汉文帝视察细柳营。此事被记录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上面。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后三年,匈奴南下,汉文帝调集三支大军,分别驻扎在霸上(今西安城东)、棘门(今咸阳市东)、细柳(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三处,拱卫长安。

调集完后,汉文帝不放心,决定亲自去视察。汉文帝一行人先是来到霸上、棘门两处军营,均受到热情的迎接和欢送,还有隆重的阅兵仪式,汉文帝看的神采飞扬、喜笑颜开。

接着汉文帝又来到细柳营,可是受到的待遇跟之前两处完全不同。首先,刚到军营门口,汉文帝一行人就栽了跟头。守门的士兵说:“军营里,我们只听将军的”,原文是“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没办法,汉文帝只好叫人去通报。

好一会儿,传信的人终于回来了,汉文帝一行人可以进入军营。进入军营后,汉文帝一行人本来想跑快点,结果又被告知军营里不准跑快车。没办法,汉文帝一行人只好放慢速度。

最后好不容易见到周亚夫,结果周亚夫一身戎装拜见汉文帝不说,还不行君臣之礼,汉文帝大受震动。不过汉文帝果然是明君风范,他并没有说什么,只说:“周将军才是真将军。”

后来汉文帝去世的时候,专门给汉景帝交代说周亚夫能够堪当重任。这不,马上就派上用场,汉景帝上台后,采取晁错的政策,极力削藩。

因为太过于激烈,酿成了七国之乱,手足无措的汉景帝起用周亚夫,命他在最短时间内平定叛乱。周亚夫果然不负众望,的确在三个月内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只不过,他也得罪了梁王。

通过以上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这个人,耿直、原则性很强、公事公办,绝不搞人情交易,不见风使舵,说话直接,能力也强,这样的人用得好,自然能够为国家出力,做出大贡献。

当然,这样的人往往缺乏政治头脑,不懂变通,一根筋,太认死理,钻牛角尖,事事较真儿,很容易得罪人。

所以,这样的人做事可以,但玩政治,就得掂量掂量了。不巧的是,因为周亚夫平定有功,被封为丞相。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岗位。丞相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原则性,他需要的团队管理和协调以及统摄全局的能力,还需要兼顾各方利益,自然需要平衡、中庸、变通、圆滑和不能有棱角。

所以说这份工作很不适合周亚夫。周亚夫做将军没话说,但做丞相问题就来了。这不,很快就和汉景帝之间闹矛盾了。

比如,太子的母亲栗姬失宠后,汉景帝要废掉没有过失的太子刘荣。对于这件事,性格耿直、认死理的周亚夫坚决反对,自古都是立嫡立长、天经地义,这是祖宗的传统,不能改,于是他跟汉景帝据理力争,结果汉景帝很不高兴,开始反感周亚夫。

比如,汉景帝因窦太后之请,想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对于此事,周亚夫又有话说了,他以高祖刘邦遗诏“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为由,坚决反对和回绝了景帝和窦太后。因为封上流程要得到丞相的支持。

再接着,汉景帝想封归降汉朝的匈奴王徐卢等五人为侯。对于这件事,周亚夫认为这些人背主失节,又不同意。

你看,这个周亚夫,处处跟汉景帝对着干,不通达,不世故。汉景帝怎么能高兴起来。

与此同时,上次周亚夫不是得罪了梁王吗,梁王处处向窦太后告状,结果周亚夫被边缘化,汉景帝准备派他戍边。不过汉景帝对周亚夫又不放心,于是组织了一场饭局,来试探周亚夫。

饭局开始了,汉景帝赐给周亚夫一块肉,请他吃肉,不过尴尬的是没有给他筷子,这让周亚夫很不高兴,他认为汉景帝这是在故意羞辱他,于是找太监要了一副餐具,而且吃完不打招呼就直接离开了。

此事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之后汉景帝说了一句:“这样的人,岂是太子能够镇住的?”意思是,他百年之后传位于刘彻,刘彻是管不住周亚夫的。

所以,汉景帝的杀心由此而起。很快,找了个理由将周亚夫入狱,周亚夫在狱中拒绝饮食,就这样不吃不喝五天,最后吐血而死。

很多人都说周亚夫之死是因为汉景帝得鸟尽弓藏,我倒觉得未必,其实,周亚夫的命运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结局是他那性格一手造成的,怨不得人。